第40章 文改新程,曙光乍现

朱标坐在书房中,手里握着一卷新印的书籍,书页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窗外,月色如水,静谧而安详。朱标轻轻地翻动着书页,目光却并没有落在文字上,而是飘向了远方。

民间对新学的接受程度比他预想的要好,陈夫子的讲学场场爆满,甚至有人不远千里赶来聆听。这让他感到欣慰,但也让他更加警醒,改革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的阻力还很大。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一下,两下,一下…如何才能让新思想更快更广地传播开来?

与此同时,陈夫子正站在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着新学的精妙之处。

台下,人山人海,学子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阵阵赞叹。有些原本对新学抱有怀疑态度的人,此刻也被陈夫子的热情和学识所感染,开始认真思考新学带来的变革。

人群中,一位衣着朴素的年轻人紧紧地攥着手中的书,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来自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为了听陈夫子讲学,他走了整整三天三夜的路。

国子监内,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群年轻的学子正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新学科的内容。他们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奋笔疾书,有的则相互辩论,气氛活跃而热烈。

朱标站在教室门口,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些年轻人就是大明的未来,他们身上承载着国家的希望。

新学科的试点取得了初步成功,这让他对未来的改革更加充满了信心。“殿下,宋祭酒求见……”侍从的声音打破了书房的宁静。朱标收起笑容,“让他进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宋祭酒走进书房,步履蹒跚,昔日傲然挺拔的身姿也佝偻了几分。他面色铁青,眼底布满血丝,显然连日来的挫败让他心力交瘁。他向朱标躬身行礼,语气僵硬:“殿下,老臣有事禀报。”

朱标端坐在书案后,神情淡漠,手中把玩着一枚玉扳指,目光却锐利如鹰。“宋祭酒请讲。”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容抗拒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