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学潮涌起,文改遇碍

此时的朱标慢慢地将视线从众人身上扫过,那张年轻的面庞之上此刻却满满当当地写着迷茫和不解之色。他深知,如果采取强硬镇压的手段来对待这些学子们对于新学所产生的抵触情绪,那么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不仅无法消除他们内心的抗拒心理,反而有可能使得这种情绪愈发强烈起来。所以,此时此刻的他更需要做的,便是如同那春日里轻柔的微风一般,用一种温暖而又平和的方式去慢慢引导他们,让他们能够逐渐接受并理解这门新兴的学问。

“诸位,”朱标的语调刻意放得十分缓慢且柔和,仿佛一阵清风吹拂而过那般令人感到舒适宜人,“孤心里非常清楚,大家对于这全新的学科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顾虑之处。你们担忧它会偏离我们一直以来所秉持的正道,甚至害怕它会误导我们的后代子孙。但是,孤在这里想要问一问在座的各位,你们当真深入地了解过这所谓的新学科吗?你们是否曾经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翻阅过孤呈递给你们的那些相关书籍呢?还有,你们有没有静下心来去好好思索一番,如今的大明朝,难道仅仅依靠传统的四书五经就足够了吗?”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扫过每一张面孔,语气也逐渐变得铿锵有力:“如今,我大明正值开国,百废待兴。我们需要能工巧匠,修建水利,开垦荒地;我们需要精通算术之人,计算赋税,理清账目;我们需要通晓医理之士,治病救人,解除百姓疾苦。这些,难道仅仅靠圣贤之书就能实现吗?孤的本意,是希望你们不仅能饱读诗书,更要能经世致用,成为我大明的栋梁之才!”

说完,朱标转身,步伐沉稳地走进国子监的办公房,只留下一片寂静。

朱标需要时间,也给这些学子们时间去思考。房间内,朱标摊开一张张学子们的名册,仔细研究着他们的背景。谁是家境贫寒,急于出人头地?谁是满腹经纶,却又固执守旧?谁又只是被煽动,盲目跟风?

朱标要对症下药,逐个击破。他提笔,在名册上勾勾画画,时不时停下来,陷入沉思。房间里静的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气氛紧张而凝重,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朱标拟定了一份详细的名单,将学子们分门别类。他决定采取不同的策略:对家境贫寒的学子,承诺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让他们看到改变命运的希望;对满腹经纶的学子,则从学术的角度出发,让他们明白新学科的价值;对于被煽动的学子,则要恩威并施,让他们明白事理。

经过一系列缜密周详的安排与筹划之后,朱标怀着满心期待,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再一次踏入了国子监那庄重肃穆的前院。他身后紧跟着几名侍从,手中捧着厚厚的名册,上面详细记录着众多学子的信息和表现。

朱标眼神专注而锐利地扫视着眼前这片熟悉的景象,然后轻轻抬手示意身边的人按照事先拟定好的名单,将那些学子们一个接一个地传唤过来。不一会儿功夫,第一个名叫陈学文的学子便恭恭敬敬地站在了朱标的面前。只见这陈学文身材瘦弱但精神抖擞,衣着虽然朴素简单,却干净整洁。

朱标面带微笑,目光温和地看着陈学文说道:“陈学文啊,据孤所知,你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但即便如此,你依然勤奋刻苦、好学不倦,这种坚韧不拔的求学精神着实令人钦佩。因此,本太子决定破例擢升你为新学试点班的助教,从此以后,你每个月都可以领到五两银子的俸禄,用以改善生活条件,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业之中。不知对于这样的安排,你是否愿意欣然接受呢?”

听到这番话,陈学文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惊喜之色,他激动得嘴唇微微颤抖,连忙跪地叩头谢恩道:“多谢太子殿下厚爱!学生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所托,努力做好新学试点班的助教工作,为传播新学知识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紧接着,第二个被唤来的是李明远。此人仪表堂堂,气质儒雅,只是眉宇间似乎透着一丝固执己见的神情。朱标注视着他缓缓开口说道:“李明远,听闻你平日里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然而在对待新学这件事情上,你却显得有些墨守成规,难以突破旧有的观念束缚。本太子现在给你三个月的时间,让你专心致志地研读有关新学科目的书籍。倘若到期之时,你能够深刻领悟并清晰阐述出这些新知识当中蕴含的道理和精髓所在,那么本太子便准许你在国子监开设讲堂,向其他学子传授推广新学之理。不知道对此,你可有信心去尝试一下呢?”

李明远听后略作沉思,随后拱手施礼回答道:“启禀太子殿下,学生深知自身存在不足之处,此次承蒙殿下给予如此宝贵机会,学生必定会全力以赴,用心钻研新学书籍,争取在规定期限内有所收获,不辜负殿下的期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个被叫到的是吴学子。这吴学子看上去颇为年轻稚嫩,脸上还带着几分惶恐不安的神色。朱标表情严肃地对他说道:“吴学子,之前听闻你受人蛊惑,带头挑起事端扰乱学堂秩序。不过念及你年纪尚轻,涉世未深,一时糊涂犯下过错也是情有可原。所以本太子暂且对你既往不咎,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你必须亲手撰写一份诚恳真挚的悔过书呈交上来,并且从今往后老老实实返回课堂,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功课。至于能否做到这些要求,就看你个人的决心和表现了。不知你是否真心愿意改过自新呢?”

吴学子听完朱标的话语,如蒙大赦般连连点头应诺道:“多谢太子殿下宽宏大量!学生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今后一定会痛改前非,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努力读书上进,再也不敢肆意妄为了,请殿下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