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蛟龙登月1

尤其是当 05 舰成功进入环月轨道之后,一系列关键环节将接踵而至。首先,安全系统组和通信连接组需要密切配合,精准无误地完成对月球探测卫星的投放工作。这不仅要求他们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更考验着彼此间的默契程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一旦卫星投放工作正式展开并开始运行,基础建造组、内部运营组以及运输船舰组便要立刻接手后续任务。他们需要争分夺秒地对卫星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运用先进的 3D 建模技术构建出精确的月球地质模型。通过这些努力,科研团队才能全面且准确地掌握月球表面的地质状况,为后续的探索和研究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待三组人员大致确定好的登陆位置之后,安全防御组迅速展开行动。

他们派出扎古对计划登陆区域的实地探测。深入这片未知之地,仔细探查周围的地质状况,并对计划用于建设月球基地的溶洞内部结构安全性进行全面探测与评估。

而回到主控室内,气氛紧张而有序。宫明一脸严肃地站在控制台前,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变化。他果断地下达命令,声音沉稳有力:“开始对 05 舰进行减速操作!”随着这道指令的发出,主控室内的操作人员们立即忙碌起来。

一时间,主控室内充斥着各种仪器设备运转的声响以及操作人员不断报出的速度数据。“目前速度为每小时 30 公里……28 公里……每小时 250公里……”这样的速度汇报声此起彼伏,在整个主控室里回荡不息。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关注着 05 舰的速度变化,不敢有丝毫懈怠。

终于,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减速,当速度成功降低到每小时 20 公里时,一名操作人员如释重负地向宫明汇报道:“报告总工,05 舰已经按照计划达到指定速度。”听到这个消息,宫明微微点了点头,但神情依然没有放松。

紧接着,宫明拿起手边的话筒,镇定自若地说道:“各部门注意,调整 05 舰姿态,准备进入环月轨道。”他的话语又让所有人再次集中精神,投入到新的操作环节之中。

宫明的话音刚落,只见操作人员双手如飞般地在控制台上舞动着,他们全神贯注地操控着各种按钮和摇杆,对 05 舰的整体姿态展开精细入微的调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指令输入完毕,05 舰缓缓改变着自身的姿势,逐渐朝着预定的轨道靠近。

经过一番紧张有序的操作之后,05 舰终于完成了姿态调整。此时,它与轨道之间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不足五公里。站在一旁的张建国紧盯着监控屏幕上的数据变化,沉稳而清晰地通过话筒报出距离:“距离轨道还有四公里……两公里……一公里……五百米……两百米……五十米……即将进入轨道!”

就在张建国的话语刚刚落下之际,主控室内的操作人员们立即按照既定计划行动起来。他们迅速而精准地再次调整 05 舰的轨道飞行姿态,确保其能够平稳地驶入环月轨道,并保持稳定的飞行状态。

与此同时,操作人员还将 05 舰的速度逐步提升至每小时一百公里,使其能够适应接下来的任务需求。

所有的操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有丝毫拖泥带水。当一切尘埃落定,一名操作人员兴奋地站起身来,高声向众人汇报道:“报告!05 舰已成功入轨,可以按计划开展后续工作啦!”

听着操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报告情况,宫明迅速将目光投向文燕和汪继阳。只见两人心领神会地点点头,立刻转身开始部署手下的工作人员,一场紧张的月球探测卫星投送工作就此拉开帷幕。

接到指令后的科研人员们动作敏捷且高效。他们迅速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地操作着机械臂将携带卫星的扎古,缓慢但稳定地移动进入隔断间。与此同时,05 舰那宽阔的侧面甲板也再次徐徐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之前多次成功的配合与不断的磨合改进,如今整个投送任务的执行速度相较于最初已然大幅提升。原本需要将近一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复杂流程,现如今仅需短短 30 分钟即可搞定。这样显着的进步无疑彰显出团队成员之间日益默契的协作以及对技术的熟练掌握。

就在侧面舱门完全展开之际,隔断间内的扎古早已整装待发,并按照预定计划开始向着甲板稳步移动。待到其准确无误地停留在指定位置后,扎古从甲板上纵身跃起,紧接着其背后强大的背包推进器轰然启动,喷射出炽热耀眼的火焰。在这股澎湃动力的驱动下,扎古如同一颗璀璨夺目的流星,朝着既定的投送点急速飞驰而去。

而在这惊心动魄的一幕背后,离不开 05 舰上众多科研人员天衣无缝的紧密配合。他们各司其职、精准操作,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如此顺畅自然,宛如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奏响着人类迈向未知太空的豪迈乐章。

这也让在直播间内的网友们发出连连惊叹:

“哇塞,看了这么多次投送,速度那叫一个快啊,科研人员们的配合也是越来越默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