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郭沫若为什么一定要挖万历皇帝的陵?最早的考古纪录片

【“这是1956年明十三陵定陵的考古挖掘现场,全程被摄像机真实记录,是中国最早的考古纪录片。”】

【“定陵是明朝万历皇帝的皇陵,从下葬到被发掘,已经过去了三百多年。”】

【“皇帝的地宫里会有什么宝物呢?”】

【“我们随着68年前的镜头,一睹这座皇陵地宫。”】

【“1956年,在郭沫若的带领下,深入地下27米深的地方,考古专家终于找到了定陵的金刚墙。”】

【“考古专家小心取下金刚墙上的砖块后,一个人被安排先进去观察情况。”】

【“据考古人员回忆,他是抓阄抓到才无奈进去的,因为大家都怕后面有机关暗箭。”】

【“好在只是虚惊一场。”】

万历皇帝朱翊钧悲愤道:“朕恨,恨不能把朕的皇陵设满机关。”

某个大聪明皇帝突然想道:“朕急需一颗核弹守护皇陵。朕的地宫里面要是有一颗核弹,谁敢挖朕的皇陵?”

【“进去之后,是一扇汉白玉的大门。”】

【“大门被一块自来石从里面顶住了。”】

【“随后,考古专家用铁丝钥匙轻松把门打开,进入中殿,呈现在眼前的是万历皇帝的龙椅和两位皇后的宝座。”】

【“三座汉白玉石座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一个青花大瓷缸,缸中原来盛满长明灯灯油,供点长明灯用。”】

【“大瓷缸上面的花纹清晰可辨,飞龙栩栩如生,依旧光亮如新,没有丝毫褪色的痕迹。”】

【“如果一个普通人有了这个瓷器,那完全可以实现天天女儿红,顿顿小烧烤的幸福生活。”】

“无价之宝啊!”

“万恶的封建帝王!”

【“中殿之后就是摆放棺木的棺床。”】

【“三口大红色棺木哪怕过了三百多年,依旧鲜亮如新。”】

【“旁边散落一地的陪葬物品,除了金银珠宝,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瓷器,以及金子制作的生活物品。”】

【“但这些都还只是小菜,硬菜还在后面。”】

【“当考古专家把棺盖打开后,死后三百多年的万历皇帝的尸骨出现了。”】

【“尸体早就腐烂了,但尸体上盖着的织锦还是显得很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