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网络标准申请立项评估

李卫早已在里头静候。

秦奕踏入办公室时,他手中正捧着一篇论文,标题是《并行机制下的程序模块以及程序例外处理的语义》。

“李卫同志,您好!我是秦奕,这是我的《计算机网络标准申请书》。” 秦奕满脸谦逊,语气恭敬地说道。

“哦,我先看看。” 李卫接过《申请书》,率先扫了眼项目申报函里的内容,“目的是保障网络互联互通,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保障网络安全,还有促进国际贸易与合作?”

“没错。” 秦奕赶忙在一旁解释,“制定计算机网络标准,能确保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还有不同组织开发的系统,彼此之间实现互联互通,避免因接口、协议不一致,导致通信障碍,进而促进网络资源的共享与高效利用。”

“另外标准也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框架。它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同时也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规范,有助于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不断进步……”

“前面这些都没什么问题,不过你说说,这标准能怎么促进国际贸易与合作呢?” 李卫目光灼灼,追问道。

秦奕条理清晰地阐述道:“这是我们更进一步的目标。要是咱们这个计算机网络标准,将来能在国际范围内统一,那就有利于消除国际贸易里的技术壁垒,让各国的网络产品和服务,能在全球市场公平竞争,推动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

“哈哈,年纪轻轻,志向倒是不小。” 李卫打量着秦奕年轻的面庞,一眼便看出他资历尚浅。

给出这般评价后,他又接着查看后面有关项目普适性、必要性、可行性的论述。

普适性方面,秦奕分了三个板块展开描述,分别是广泛的适用性、跨行业的通用性以及技术的兼容性。

由于标准本身并未与具体终端和传输介质类型绑定,所以既能涵盖不同类型的网络,也能在未来各类网络应用场景中,发挥指导与规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