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每到周末,办公区域周围便冷冷清清,人迹罕至,这无疑给了施工团队 “大展身手” 的机会,他们得以毫无顾忌地驱使各类施工设备开足马力,将设备的效能发挥到极致。
怀着这样的预期,秦奕来到电子大楼附近,果不其然,眼前是一片热火朝天却又嘈杂至极的施工现场。
巨型挖掘机高高扬起钢铁巨臂,每一次挥动,都裹挟着土石簌簌滑落的声响,那声音仿佛是大地被撕裂时发出的低吟。
满载建筑材料的重型卡车,在临时铺设的简易道路上缓缓前行,车轮与地面剧烈摩擦,发出沉闷而厚重的滚动声,沉闷得好似远古传来的战鼓轰鸣。
搅拌机不知疲倦地旋转着,将砂石、水泥等原料充分混合,持续不断的轰鸣声,一下又一下地撞击着人们的耳膜。
这些来自不同施工设备的声响,毫无秩序地相互交织、激烈碰撞,最终形成一段令人心烦意乱的噪音 “合奏曲”,在空气中肆意蔓延。
这庞杂的噪音让秦奕眉头紧皱,心里不禁想到,要是工作日施工团队也这般毫无节制地施工,周围的办公人员必然要深受其扰。
在目前这个阶段,有关施工噪音管理的法律法规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基本上只能依靠施工团队自身的道德感来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干扰。
但这种仅靠道德约束的方式,显然缺乏足够的强制力,效果十分有限。
1979 年,我国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对包括噪声污染在内的各类环境污染防治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这部法律虽具有开创性意义,为后续立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然而在实际执行层面,却缺乏明确、具体的执法措施。
这就导致在面对噪声污染问题时,相关部门往往缺乏有效的处置手段,难以对污染行为形成有力的约束。
直到 1989 年,国务院发布《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我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才迎来了重大变革。
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行政法规,它对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以及社会生活噪声等各类噪声污染的防治,都作出了详细且具体的规定,这标志着我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正式步入有法可依的正轨。
当然,有法可依并不等同于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现实世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庞大系统,在噪声污染防治的执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需要处理的复杂问题,前世即便到了 2024 年,噪声污染依旧是困扰大众生活的一大顽疾,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