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
皇极殿内的大臣们瞬间哗然。
他们没有想到,陛下是闷声办大事,早就提前部署好了一切,怪不得敢向皇太极提出这样无理的要求。
“多谢陛下体恤,既然陛下已经有了准备,那么皇太极就不足为虑了。”毕自严擦了一把额头上冷汗,心有余悸地看着崇祯,缓缓站了起来。
“诸位爱卿,不必紧张,该吃吃,该喝喝,皇太极翻不了天!
辽东的地必然是大明的太阳朗照,至于皇太极,他还没有资格。”
崇祯看着皇极殿内的大臣,幽幽开口。
“是,陛下,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大臣们一起拱手说着,把心都慢慢放在了肚子里。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国内的这些事儿!
藩王、流寇都成不了气候,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要稳定民心,让百姓们安居乐业!”
看着大臣们愁容满面,崇祯急忙安慰了起来。
“是,陛下,臣等明白了。”大臣们一起拱手看着崇祯,答应了下来。
他们明白,只要是陛下的心里有了主心骨,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
“毕爱卿,等会下朝之后,你立即核算一下赈灾需要多少银两,户部不够的话,朕会从内帑给你调拨。
至于藩王们的问题,过些时日,自然会有结果,不必担心。”
崇祯面色淡定而从容,语气舒缓了许多。
“是,陛下,微臣遵旨。”毕自严急忙上前走了两步,挺了挺胸脯,拱手答应。
这可是毕自严最擅长的事儿,作为户部尚书,毕自严一直都做得非常好。
如今,他明白,大明不缺钱了,所有的事儿都会迎刃而解。
“还有其他的事儿吗?除了赈灾之外?”
崇祯蹙眉,看着众人。
“皇爷,流寇有最新消息,这是刚刚送过来的奏疏。”
王承恩急忙往前走了几步,来到崇祯的面前,然后把奏疏一递。
“流寇的事儿,为啥不早说?耽误了朕的大事,朕办了你。”
崇祯厉声呵斥着,一把抢过了奏疏,拿在手中,开始认真地观看起来。
片刻之后,崇祯挑了挑眉,嘴角露出一抹不悦的神色。
大臣们当即就是一惊,流寇那边又出什么事了吗?
果然,越是事大,越是事儿多。
流寇这边果然出现严重的问题。
“陛下,怎么了?”倪元璐急忙小心翼翼地询问着。
“流寇太嚣张了,孙传庭在奏疏里说,流寇最近在甘陕的山林里隐藏了起来。
而且,很多流寇已经团结一致,准备与朕好好的打一场,他们是做梦,以为朕是软柿子?”
崇祯突然拍案而起,把手中的奏疏狠狠地摔在了龙书案上。
“流寇势大?”倪元璐顿时变色,眼神之中闪过一抹惊惧之色。
最近这些年,大明的流寇就没有断过,他们不是在折腾就是在折腾的路上。
确实是有点嚣张,如今又联合了起来,大明岂不是束手无策?
流寇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其实,这都在朕的意料之内,剿灭流寇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崇祯缓缓坐了下来,神情冷静了许多。
“陛下,您的意思是?”倪元璐不解,眼睛睁得很大。
“朕在等机会,等过段时间毕爱卿的赈灾银两一到,百姓们过得舒服了,流寇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倪元璐抬起了头,试探性地询问:“陛下,微臣能分析一下流寇的问题吗?”
“当然可以,朕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流寇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钱,就因为大明帝国缺钱,百姓们的日子不好过,税收又太重,所以很多百姓才揭竿而起!
陛下说得很对,等百姓们的日子好过了,这些流寇将会无处遁形。
此时,或许还有不少百姓被裹胁,成为流寇,一旦他们看见陛下的诚意,很快就会弃暗投明!”
倪元璐豁出去了,一股脑的都说了出来。
“好一个弃暗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