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朕最喜欢会办事的人

这一刻,王承恩更忙了,这一下的写好多圣旨。

大明末年的藩王太多,如果算上藩王的子孙们,粗略统计有160万左右。

整个大明帝国所有的百姓、达官贵人等全算上大约是一个小目标——1亿人。

而藩王就占据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大明帝国还要养活大量的地主、达官贵人,又赶上小冰河时代。

想到这里,崇祯的心里咯噔一下,他明白百姓的苦,也知道自己未来的路注定不是一条坦途。

不过,崇祯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对于未来这场没有太多硝烟的战争,他决定大干一场。

从藩王们下手,这是崇祯多次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决定。

此时,崇祯必须规划好下一步的计划,目前来看,形势不太好,但是乐观的一面也有,至少此时的大明良将很多。

这个巨大的优势,也是崇祯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如果此时的大将都是战神李景隆,那么崇祯就是有冲天的斗志也能被气死了。

李景隆这个战神,除了堡宗能媲美,放眼整个大明,没有第二个。

崇祯很清楚,自己想取得全面胜利不容易,此时必须继续搞钱,给藩王们的福利降低,这就能极大力度地省下一大笔的钱。

崇祯想了很多,整整两个时辰,王承恩不停地拟旨,而崇祯则是拿出了一张纸条,不停地在纸上画着些草图,计划等。

只是,这个毛笔实在是不太方便,看来得把这个钢笔给制造出来,在钢笔出来之前,至少先搞一些替代品。

“大伴,给朕搞些羽毛笔来,就是字迹比较小的那种,速度要快。”

“是,皇爷,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着,转身出去,没多大一会儿就回来了。

王承恩的手中还真的多了一支羽毛笔。

“对,就是这种,朕暂时先用着。”崇祯接了过来,非常熟练地在纸上比画着。

“朕已经画了一个草图,里面有详细的设计步骤,令工部两周内给朕生产出来一支钢笔来。”

崇祯说着,把画好的草图放在了龙书案上。

“是,皇爷,奴婢明白。”拟好最后一份圣旨后,王承恩伸了个懒腰,急忙答应下来,从龙书案上拿起了草图。

这个问题难度不是很大,有了草图,王承恩有信心。

“你先去工部,让他们立即加班加点,把这个给制造出来。”崇祯摆了摆手,然后拿起了羽毛笔继续开始比画了起来,“对了,大伴,等会把周延儒给朕叫来。”

“是,皇爷,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着,转身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