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大臣也都纷纷走过来,围拢在周延儒的身边,观看急报。
很快,大臣们争先恐后地看完了这份急报。
看完之后,众人都傻眼了,这可不是小事,这份急报中所说的辽东局面让众人措手不及。
“陛下...辽东的祖大寿...竟然反了?”回过神来的周延儒等人睁大了眼睛,舌头伸得很长。
在他们眼里,这个祖大寿很能打,怎么可能会投降建奴呢,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
完全不敢想象,而且他们更是知道崇祯的脾气秉性,这样的事儿,本该大发雷霆、狂风暴雨的。
可...可是今天陛下太过于冷静。
“你们还不知道吧?皇爷早已经提前预判到祖大寿的反叛。”王承恩突然站了出来,看着众人趾高气扬。
“什么,司礼监,陛下早就预判到了,不可能吧?”
周延儒等人完全搞不懂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抬头看着王承恩,小声询问。
“没错,幸亏皇爷高瞻远瞩,提前已经令孙总督前来京师,亲自交代过孙总督。”王承恩信心十足的说着,一脸认真的看着众人。
这一番,大臣们更震惊了,他们完全不敢相信,这番话会出自王承恩的口中。
“陛下圣明!”
大臣们一起开始恭贺崇祯。
“诸位爱卿,朕从收到大凌河之战的消息那一刻起,就已经知道了结局。”
“这也很无奈,朕让孙总督派出去不少援兵,但是收效甚微,朕低估了皇太极在大凌河之战的决心。”
“你们讨论一下,祖大寿投降建奴,对朕和大明有什么样的影响,还有顺便讨论一下祖大寿这个人。”
崇祯随口说着,缓缓起身,在龙书案旁边来回踱了几步,又坐在了龙椅上,神情淡定而泰然。
大臣们急忙答应着,开始小声地讨论了起来。
“辽东太难了,这个皇太极一直都贼心不死,这次的大凌河之战准备太充分了,祖大寿也确实是无奈之下才投降的...”魏藻德开始了一番辩论,言辞之中对祖大寿充满了理解。
尽管他的声音不高,但崇祯还是听见了一些端倪,不过崇祯只是眨了眨眼,没有做声。
“什么?投降也被你说成了不得已?”王家彦一脸的愤怒,言辞犀利了起来,“一个奴颜婢膝之徒而已,有什么可不得已的?他完全可以为大明社稷去死!”
“王大人说得对,为大明社稷死,也能落得生前身后名。”毕自严站了出来,横眉立目了起来。
毕自严的声音很高,直接苛责魏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