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刚才说了,太祖制定的国策当然是正确的,只是那是200多年前的国策,怎么能适应如今的大明?”
“即便是太祖复生,也会理解朕、支持朕的。”
“不要再议了,朕只是通知你们,并没有商议的意思,如果不削减他们的俸禄也行,你们给朕出个主意,谁能拿出几百万两白银,供他们吃喝?”
崇祯说着,缓缓走了下来,指着这些大臣的鼻子,手指都在不停地颤抖。
其实,崇祯知道,这些大臣所说的都是一家之言。
他们无非是惧怕这些藩王,他们都是有权有势的人,谁敢去动他们的利益。
谁断了这些藩王的财路,那就是与天下的藩王为敌,到时,这些藩王群起而攻之,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
“陛下所言甚是,这些藩王这么多年已经枝繁叶茂,确实是势力庞大,但是如果任由他们发展,大明岂不是很快就被吃空了?”
“如今大明的军饷都开不起了,没有将士为大明卖命,一旦大明有个好歹,这些藩王的好日子也会到头。”
突然,一道沉着而坚毅的声音传来。
大臣们一看,只见此人正是吏科都给事中王家彦。
王家彦把腰板挺得笔直,微微抬头,向崇祯皇帝拱手谏言。
众人都是大吃一惊,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时候,竟然有人敢站出来公然与他们唱反调。
很多大臣,此时的心思还是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他们可不想招惹这些活阎王,天下这么多的藩王,一旦引出事端,那可不是动动嘴皮子这么简单。
而且,到了那时之后,陛下一定会甩锅,最终背锅的还是他们这些大臣。
崇祯点了点头,来到王家彦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动容地说道:
“王爱卿,你果然是最懂朕的人,朕心甚慰。”
崇祯此时心中舒畅了许多。
终于有人知道自己,理解自己了。
从史料来看,王家彦是大明帝国的忠臣。
“谢陛下,作为人臣,这是微臣应该做的,虽然藩王势大,但微臣还是要据理力争,直言劝说。”王家彦表情自然,抬头看着崇祯。
“看看,这就是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