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公卿手书

虎贲郎 中更 1629 字 17天前

可这段时间奔走田埂地间丈量田亩,登记造册……这可都是体力活。

赵基也是用餐,他桌案上摆着餐盘,餐盘里主餐是羊骨抓饭,放了葡萄干点缀,用了米、豆和其他少量脱壳的杂粮。

油脂都被谷物吸收,看起来并不油腻。

葡萄干吸水膨胀,在轻微咸口的抓饭里能提供一抹清甜;时不时再咬一口白葱段解腻,赵基吃的很舒爽。

相对于主流的炖菜,以及油腻的烧烤,在主流炒菜出现前,赵基更接受抓饭。

民间油脂宝贵,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芝麻就在民间开始种植。

芝麻油都有了,肯定不缺煎炸与原始的煎炒厨艺。

芝麻油过于宝贵,目前赵基能改善的就是羊油煎炒的炒菜,平时主餐还是抓饭为主。

吃这个不容易饿,能支撑‘凝神养气’长时间运转;最关键的是,做好后可以长时间保温储存,不用担心食物品相变差。

一些汾北豪强完蛋,可葡萄园被匈奴人接管,匈奴人也喜欢葡萄。

晾干的葡萄价值更高,这次缴获了一些,赵基也不舍得天天吃。

桑、栗、枣都能算是重要的补充食物,未来还要大范围种植各种果树,尤其是能阴干储备的果树,这有极高的军事意义。

如柿子树与葡萄,作战时,给士兵每日配发二两葡萄干,两块干柿饼,这效果应该很不错。

吃惯了廉价干枣、葡萄干的赵基,自然也想让更多人享受这些甜点。

享用抓饭的公卿们对这种食物也接受的很快,经历过东迁期间的饥饿,这帮人可不是顽固的老讲究。特别是抓饭里还有核桃仁,更是让赵温吃的美滋滋,优先将碟子里的核桃仁挑出来一口吃掉。

抓饭只是一种做饭的技艺、方式,赵基与这些人吃抓饭时,用的是筷子与木勺。

抓饭里有带骨羊肉,赵基则是送到嘴里,以强劲牙口处理。

这五位公卿则十分讲究,用餐桌上的小刀切割,只吃割下的小块碎肉,挂在骨头上的肉筋则一概放弃。

可能是牙口不行了,也可能是怕啃的时候被赵基笑话。

不多时,杨彪率先用餐完毕,端酒润喉,问:“侍中,这是什么饭?”

一样的食材,不同的技艺,就是不同的吃法。

赵基正在享用第二盘,闻言抬头看杨彪:“源自西极之地,那里的人喜欢这么做。我也不知他们如何称呼,只是与匈奴人闲聊时听说的,据他们说是从西域商人这里听说的。我就略作改进,结果发现便于军中烹饪,就推广使用。”

嘴上胡扯,他也不清楚中亚那边现在有没有抓饭。

抓饭很适合军用,军中的锅釜,乃至是陶罐都可以用来做抓饭。

可惜没有白洋葱解腻、胡萝卜点缀颜色。

唯一限制抓饭制作的就是油脂,没有足够的油,就很难做出好吃的抓饭。

行军打仗,会竭尽所能给军队补充肉食,所以动物油脂反而没有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