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南国烽火二十年

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事情竟然这么巧,时间恰巧岔开,致使其人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与徒单贞所率的三万大军错身而过。

“杀了他。”徐宗偃稳定心神,对押着那银牌使臣的伴当说道。

伴当抽出刀来,刚要动手,徐宗偃就抬手制止了。

“把刀给我。”徐宗偃脸颊抽搐几下:“宋金大战再起,接下来十年二十年都可能会厮杀不停,我身为国家大臣,如何能不杀人呢?”

说着,徐宗偃不顾其余伴当的反应,挥起一刀砍在那金人的脖子上。

力气使歪了,而且也使小了,使得这一刀并没有斩首,只是砍断了半个脖子。

那名金人颈血如注,喷涌而出,在地上抽搐片刻,弄得周遭几人衣服下摆狼藉之后,方才死去。

徐宗偃脸色发青,咬着牙说道:“走!”

他还要去镇守楚州,反击金军,在这里耽搁不得。

此时此刻,徐宗偃认为,他即便不是史书中的主角,也应该占据一个先锋的位置。

然而几十年后,当史家整理这个时代的史料之时,却惊讶发现,在这场宋金大战中,宋国的第一次反击并不是吴璘、吴拱、成闵等名臣大将;也不是蓝师稷、徐宗偃等地方守臣;甚至也不是刘淮魏胜等注定要登上另一本史书的北伐军将。

而是在涟水左近的一个不知名的人物。

在淮河北岸的一个小渡口中,曾经协助魏胜三百北伐军渡过淮河的消瘦老者抬头望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俺的名字是啥来着?

说来好笑。

即便是魏胜,也只是唤这消瘦老者叫刘大管而已。

就算他的儿子孙子,也只知道老者的这个名字。

事实上怎么可能呢?

大管是对管事之人的统称,哪有人会给孩子起这个大名呢?

刘大管想了想,终于有些丧气。

他今年多少岁,自己也数不清楚,只记得应该有五十多岁了。这也不奇怪,记不起年岁与名字在这年头不算少见,从小破家灭门的人基本都这样。

而根据自丰亨豫大的靖康年间一直延续到此时的大乱来看,破家灭门的人自然也不少。

此时刘大管只依稀记得家里是江南人士,至于家门是破于方腊作乱,还是破于更早的花石纲,他就无论如何都想不起来了。

那时候他的年纪还小,浑浑噩噩的跟着家中大人逃难,没有饿死也算是邀天之幸,后来家中失散,他又被卖到淮北作奴,再后来靖康之变,天下大乱,其人复又加入了韩世忠的军队,又在军中认识了魏胜等人。

哦……魏大刀,也不知道他的这场北伐如何了?

唉,韩王都没干成的事情,他能做成吗?

思绪发散许久,刘大管突然想起他回想原本名字的原因了。

因为这小小的渡口太安静了。

为了躲避兵灾,村里人都已经撤到淮河以南了,跑得远的甚至都到了大江以南。穷苦人家,锅碗瓢盆都珍贵,能带走的都带走了。

养的几只鸡犬也都带走了。

想到这里,刘大管复又有些失落,最起码应该把那只狸奴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