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李国强想了想,“趁年前办了得了。红梅也二十了,不小了。”
两家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把婚期定在了腊月十八。
按照习俗,接下来要过彩礼、送日子、置办嫁妆......
但比起这些繁文缛节,两家人更看重的是两个孩子的情投意合。
临走时,李红梅终于被叫出来见人。
她红着脸给姬家长辈敬茶,轮到姬建军时,故意板着脸:“以后可得听我的!”
“听!都听!”姬建军憨厚地笑着,惹得满屋子人都乐了。
回村的路上,姬家人个个喜气洋洋。
路过供销社时,林秀兰站在柜台后,看着姬建军春风得意的样子,气得直跺脚。
但现在已经没人关心她的想法了。
接下来的日子,姬家忙得脚不沾地。
王秀花带着周晓梅和几个媳妇开始缝制新被褥;
姬铁柱请来了村里的木匠,给新房打家具;
姬建军则天天往县里跑,置办结婚用品。
最让他头疼的是自行车票。
虽然攒够了钱,但没有票还是买不到新车。
这天,他正在供销社门口发愁,突然看见李红梅骑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过来了。
“红梅?这车......”
“我爹托关系弄的票!”李红梅得意地拍拍车座,“怎么样,漂亮吧?”
姬建军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这应该是男方准备的......”
“分那么清楚干啥?”李红梅瞪他一眼,“我的不就是你的?”
就这样,在两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结婚用品很快置办齐了:永久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再加上一台红灯牌收音机。
这“三转一响”的配置,在当时的农村绝对是顶配了。
腊月十八这天,姬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看热闹,连公社书记都来喝喜酒了。
新娘李红梅穿着红嫁衣,坐着拖拉机来到姬家,引来一片赞叹声。
“新娘子真俊啊!”
“听说还是正式工呢!”
“姬家这是走大运了!”
拜堂时,司仪高声喊道:“一拜天地——”
姬建军和李红梅规规矩矩地对着天地桌鞠躬。
“二拜高堂——”
两对父母坐在太师椅上,笑得合不拢嘴。
“夫妻对拜——”
姬建军和李红梅相对而立,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完成了仪式。
酒席上,姬建军挨桌敬酒,脸笑得都快僵了。
当他敬到村长那桌时,李国强拉着他的手说:“建军啊,我就这么一个闺女,以后你可要好好待她。”
“爹!”姬建军改口改得特别顺溜,“你放心,我要是让红梅受半点委屈,你拿鞋底子抽我!”
这话引得满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