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曾公逆转局势

第123章 曾公逆转局势

此段历史发生在公元1854年至1856年,这一时期双方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太平军在部分战役中取得胜利,但也面临着清军的强大压力。从整体上,曾国藩的新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基本上扭转了颓势,胜利的天平开始偏向清军。

这个时期,世界历史上,1855 年3月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即位,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战败而结束,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落后,为后面历山大二世改革埋下伏笔。1855年,德国数学家高斯逝世,高斯被誉为 “数学王子”,其贡献影响深远。同年,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逝世,其代表作《简?爱》成为文学经典。

曾国藩有诗道:域中哀怨广场开,屈来而还第二回。幻想更无天可问,牢愁宁有地能埋!秦瓜钩带何人种?社栎支离几日培?大冶最憎金踊跃,那容世界有奇材!

话说当时啊,有广西知府李孟群,还有广东副将陈辉龙,这二位可都牛气哄哄,各自带着水勇战舰,风风火火地跑到长沙,要跟曾国藩会合,打算挑个好日子,一块儿去进剿太平军呐。您瞧这二位,那是意气风发,鼻孔都快朝天了,曾国藩一看,得嘞,给他们俩勉励了一番,意思就是让他们别太飘,稳着点儿干。

可这事儿还没开始呢,突然就传来探报,说华容等县还有澧州等城,全被太平军给拿下啦!曾国藩一听,好家伙,这还得了!立马就把水师分成三路,陆军也分成三路,一块儿朝着太平军杀过去。太平军那边一看这阵仗,嘿,好汉不吃眼前亏,直接就放弃澧州,跑到岳州去守着了。

第一路水师营官褚汝航那速度叫一个快,麻溜儿地就赶到了,跟太平军接上了火。这边曾国藩带着杨、彭等人的第三路水师也到了,紧接着第二路陈何等也来了。您瞧瞧,这三路水师一起上,就跟包饺子似的,把太平军打得晕头转向,纷纷弃船逃命。曾国藩一看水师打了胜仗,那是趁热打铁,赶紧通知陆路的塔、胡等人,跟水师一块儿朝着岳州冲,齐心协力攻打岳州城。守城的太平军一看曾军这来势汹汹的样子,吓得腿肚子直打哆嗦,直接就弃城跑了。塔、胡二人呢,就把曾国藩迎进了城。进城之后,先安抚老百姓,事儿刚办完,又有探报说太平军没跑远,就在岳州门口晃悠呢。曾国藩一听,立马命令各位将领分路出发,自己留在城里头防守,等着听捷报。

嘿,这捷报来得还真快!一会儿就有人来报,说城陵矶那儿水师大胜,缴获了贼船七十六艘,斩杀太平军一千多人呐!曾国藩正高兴着呢,又有人来报,擂鼓台也打了大胜仗,还把贼酋曾天养给斩了。曾国藩这脸都笑开了花,可还没乐够呢,又传来消息,说水师追贼追到螺矶的时候,碰上逆风了,太平军可抓住机会了,顺风放火,一下子就烧毁了战船三十多只。褚汝航等五位将领那是死战不退,最后先后都战死沙场了。

曾国藩听到这消息,心里 “咯噔” 一下,好家伙,这损失可不小啊!幸好杨、彭二位将领赶紧上去抵御了一阵,太平军这才退了。正揪心着呢,又有人来报,说陆军打了大胜仗,塔军门把擂鼓台给大破了。曾国藩这心里啊,才稍微踏实了点儿。心里头一琢磨,水师这边连着折了五位将领,受了这么大的挫折,好在陆军打了胜仗,要不然这面子可就丢大了。曾国藩就想着再整顿整顿水师,跟陆师会合,接着进攻太平军,可又担心塔军兵力不够调遣。您瞧,正这儿犯愁呢,突然就有人来报,说周凤山、罗泽南从长沙过来了。

这二位一进来拜见曾国藩,就说:“某等奉骆抚之命,前来勘剿。” 话音刚落,又报李孟群也到了。曾国藩一看,这陆陆续续地都来添兵了,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马上就命令周凤山去擂鼓台,罗泽南去城陵矶,李孟群呢,主动请缨,说愿意当先锋。曾国藩就让他去城陵矶,帮助水师作战。曾国藩这调度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水陆并进剿匪。塔军一马当先,冲进敌阵,湘军紧跟其后,这一冲可不得了,把太平军杀得哭爹喊娘,连破了几十座营垒,夺回好几个港口,最后进驻到螺山。曾国藩得了捷报,赶紧写了个奏疏给朝廷报喜。朝廷一看,行啊,曾国藩干得漂亮,赏他个三品顶戴。可曾国藩呢,因为母亲的丧服还没除,就上疏诚恳地推辞了。还顺带跟朝廷说,李孟群这人可猛了,那是为父报仇,奋勇杀贼啊!

朝廷一看,得嘞,那就提拔李孟群为道员,让他跟着曾国藩的军营效力。曾国藩接着又命令水陆各军从金口出发,往前追剿太平军,那阵仗,声势赫赫啊!正好荆州将军也派了魁玉、杨昌二位将领,各自带着五千水师来帮忙。这时候,清军那是愈战愈勇,一路就打到了武汉。再加上各省总督将军也都出兵来会剿,把太平军打得那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呐!曾国藩又召集各位将领,商量着怎么攻打武昌。罗泽南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图,嘿,您瞧这图,上面把各个要道、关卡标得清清楚楚,哪儿能进攻,哪儿能防堵,说得明明白白。塔军攻打洪山,罗泽南带着弟子李迪庵,李迪庵又叫李绩宾,去进攻花园。眼瞅着快到花园了,太平军出来迎战。这两边一交手,没打一会儿,突然瞧见北岸火光冲天。太平军一看,坏了,北岸肯定是有失啊!得嘞,直接就放弃武昌,突围逃跑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曾国藩连着收复了两座城,那心里头高兴啊,赶紧上表给朝廷报喜。这朝廷的旨意来得也快,一看曾国藩这么给力,直接赏他二品顶戴,还额外加了个花翎,让他暂时代理湖北巡抚,而且特意嘱咐,不准推辞。底下那些将领们也都论功行赏,各有赏赐。上头还让曾国藩顺着长江继续进剿太平军。

曾国藩领了命,带着水陆各军,沿着长江浩浩荡荡就往东去了。一路上那是拔营攻垒,气势汹汹,一直打到了田家镇。您可知道,这田家镇可是太平军的重要关卡,太平军把这儿当成天堑,觉着谁都攻不进来。曾国藩带着精锐部队猛扑过去,嘿,还真就一时拿不下来。就在这时候,幸好杨、彭等人带着大军赶到了,把太平军围起来四面夹击。这一动手可不得了,炮火那叫一个猛,跟放烟花似的,连天都是红的。这一顿猛打,连着攻破了二三十座太平军的营垒。太平军被打得哭爹喊娘,往江里跳的人那是数都数不过来。太平军的首领陈玉成一看这情况,撒腿就往广济跑,跟秦日纲、罗大纲等人守在各个重要关口。

可架不住塔、罗二军太猛啊,一步一步地往前剿,把这三人打得根本没法抵抗。没办法,他们只能放弃广济,跑到黄梅,最后在小河口驻扎下来。刚把营地扎好,塔军就水陆两路都到了。太平军一看这阵仗,哪还敢打啊,只能带着人又逃到九江去了。这湖北算是基本平定了,曾国藩接着就顺着长江去进攻九江。九江的太平军那是拼了命地守,一时半会儿还真攻不下来,这事儿咱先放一放。

咱再把目光转到咸丰四年正月,太平军丞相林凤祥在深州被僧王格林沁打得大败,只能退到静海躲着。清朝的将领胜保呢,多次去攻打,不但没打下来,还被太平军反胜了一阵。可巧了,僧王的兵到了,两家合起来一夹攻,这才把林凤祥打败。林凤祥吓得都不敢进城,带着人就往南跑,占了阜城。僧王哪能放过他啊,追过去之后,马上派副都统、副将、侍卫这些人分头行动,到处放火。这火一烧起来,东边着了西边着,把太平军在要隘的守兵全给烧死了,就剩阜城一时半会儿还攻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