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相国府门前。
车马喧攘,人头攒动。
姜元柏站在府门正中,一身簇新的官袍,神情却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
他时而望向长街尽头,时而整理着衣冠,指尖微微颤抖。
女儿姜梨,今日回府。
这个自幼送往贞女堂,几乎被遗忘的女儿,竟是在那样的风波中归来。
他的心情,既有几分迎接的期盼,更多的却是对未知的忐忑。
忽然,一阵整齐划一的甲胄摩擦声由远及近。
“来了!”不知是谁低呼一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队身着玄甲、气势凛然的卫士开道而来。
那旗帜,那服饰……
“是肃国公府的仪仗!”有人认了出来,语气中满是震惊。
姜元柏也是一愣,肃国公萧蘅?他怎么会……
更让他心惊的是,那队仪仗行至近前,竟从中分出一半,约莫二十余人,护送着一辆并不算奢华,却干净整洁的马车,停在了相国府门前。
另外一半仪仗,则在为首将领的示意下,肃立一旁,并未靠近。
半副仪仗!
这排场,不轻不重,却意味深长。
既给了姜家颜面,也表明了肃国公府的态度——对这位姜二小姐,是另眼相看的。
姜元柏心中瞬间了然,这必然是长公主殿下的意思,通过萧蘅的手笔,送回姜梨。
风光,却又带着敲打。
他定了定神,压下心中的波澜,脸上挤出温和的笑容,亲自上前。
“梨儿,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马车帘子被一只素白的手掀开,露出一张清丽却带着几分疏离的面容。
正是姜梨(薛芳菲)。
她目光平静地扫过眼前的父亲,以及他身后那些或好奇、或探究的目光。
这场风光的回归,她心知肚明,是谁的手笔。
几日后,京城繁华的街市。
苏洛一身月白色的常服,仅带着菘蓝,缓步走在人群中。
春日暖阳,市井喧嚣,小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谈笑声,不绝于耳。
与平日里长公主出行的盛大仪仗相比,今日的她,显得格外低调。
菘蓝有些担忧地跟在身后,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