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河堤款

暮春的夜风裹挟着潮湿的霉味钻进窗棂,仕林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案头桐油灯将他的身影抻得细长,在斑驳的砖墙上摇晃。十三个时辰不眠不休,他终于从发黄的鱼鳞册里拼凑出历年河工款去向的轨迹。指尖抚过积着盐渍的旧账本,他长叹了一声,他这才明白前任张知县之所以卸任,恐怕也是对着历阳有心无力。

眼下于仕林而言,以周县丞为首的历阳官吏,他无暇顾及,迫在眉睫的是汛期将至,若是河堤再不修筑,怕是又有无数百姓要流离失所。

仕林缓缓合上账本,孤独的身影望着皎洁的月光,在杭州城观政的那些日子,与现在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翌日清晨,仕林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县衙,昨夜又是一夜未合眼,仕林写好了奏表,急匆匆踏入二堂内,惊起屋檐上的一行灰雀。

“李主簿,修筑滁水河堤,是当务之急,我已核验过,五千贯足矣,速速将奏表上书朝廷。”说着,仕林把写好的奏表递给了主簿。

李主簿正捏着个肉馅馒头,被仕林猛得一惊,肉馅馒头应声落地。他无奈双手恭敬接过奏章,草草浏览了一番,却面露难色。

“即刻发出,不得耽误!”仕林坐到中央,忙不迭给自己倒了一盏茶。

李主簿却不慌不忙放下奏章,作揖道:“大人,此事恐怕不妥。”

仕林一口茶险些喷出,熬了一夜的他,闻言顿时火冒三丈,但忽而想起许仙临走前的嘱托,叫他遇事则缓,他深吸一口气道:“李主簿有何高见?”

李主簿缓步上前,将奏章放在大堂桌案上,身后掏出算盘,不停的拨弄着:“糯米灰浆每丈合钱七文,毛竹脚手架每工折米二升,便是算上今岁木料涨价三成,五千贯也勉强够在汛前重筑五十里堤坝。”

仕林看着李主簿娴熟的拨弄着算盘,自己耗费一夜才算得的款项,竟被他三两下间就算出,心中也不禁暗暗称奇:“李主簿算得一手好账,正如你所言,五千贯正正好好。”

“可近来赈灾,衙门里欠了不少购粮款,再加之这修堤钱要过三司六道,光是工部勘验就要‘部费’二百贯,发运司的纲船每百里收五十文‘脚力钱’,卑职建议,上报之数至少……”李主簿伸出一根手指在仕林面前晃了晃。

“荒唐!仕林霍然起身,官袍下摆带翻了案头砚台。浓墨泼在'五千贯'的朱批上,蜿蜒如赤练蛇,“购粮亏空!岂可向朝廷伸手!三司六道有朝廷的法度,岂敢胡来!”

仕林一时怒不可遏,抓起案头泛黄的工部则例,厉声斥责道:“前朝陈尧佐治黄河时,可曾要过这些莫须有的花费?本官查遍典章,哪条写着河道银要抽成‘平余’?”

李主簿佝偻的脊背又弯下三分:“大人有所不知,那些都是…...都是不成文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