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瓷器丝绸的暴利
宋安前脚刚走,小宝便进来汇报:范毅带领的商队从海外回来了。
王华阳叹了口气,让范毅在外边等一会,自己待会接见。
所有人都羡慕皇上,都想做皇上,但是谁又知道做皇上的难处。
要想做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按照中国古代这种中央集权政治,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皇帝一个人决断,皇帝每天早上醒来都有处理不完的奏章,开不完的会议和见不完的人,哪还有时间花天酒地、风花雪月。
世人只看到了皇帝富有四海,权力无边,后宫佳丽三千,却又有几人能够知道皇帝工作的繁重。
不过确实也不会有人能体会做皇帝的苦衷,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皇帝,想做皇帝的人都会被做了皇帝的人灭了。
赵昺的身体是十五岁的,按理说正是精力旺盛,年轻力壮的时候,但是亲政的这半年来,王华阳明显感觉到身体累,心理疲惫,有时候不能集中精力,每天处理的事情太多了,大宋虽然只有三岛之地,一千万的人口,但是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再这样下去,自己恐怕要吃不消了。
并且其其格三日后嫁入大宋后宫,以前大宋的后宫都是汉人,服侍王华阳的太监和宫女也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身份审查才得以入宫的,即使忽必烈安插的有卧底,也不可能是这些心腹太监和宫女,大宋皇帝的形象忽必烈只能从侧面去了解,王华阳对外塑造的大宋皇帝形象是一个不谙世事,玩世不恭,胡作非为,无法无天,贪图美色,忠奸不分的少年帝王,而如果其其格入宫,每天看到王华阳从早忙到晚,那么王华阳苦心经营的昏君形象就会被其其格发现,如果忽必烈知道自己被骗了,很可能会提前对大宋动手,大宋现在还不是大元的对手,按王华阳的规划,大宋最少还需要十年的准备才能与大元逐鹿中原,大宋现在缺少的就是时间,无论如何,在这十年间,大宋都要保持安定,专心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中国以空间换时间,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以市场换时间,以委曲求全换时间,最终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现在的大宋已经没有了缓冲地来换取时间,也没有金银财宝换时间,唯一能用来换时间便是汉人的尊严和汉人皇帝的俯首称臣了。
王华阳闭上眼,思索着如何既能不用每日处理朝政,每天看着就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昏君模样,还能牢固的控制着大宋的各种权利而不被再次架空。
王华阳虽然是大宋的皇帝,但是亲政之前,大宋的权利一直被太后、杨勇、陆秀夫和七大家族把持,现在太后、杨勇、陆秀夫不在了,王华阳在一片混乱中突然宣布亲政,打了七大家族一个措手不及,但是王华阳也只是掌控了大宋一半的军权和行政权,另一半还掌握在七大家族手里。
王华阳辛苦夺回来的这么点军权和行政权如果再一不小心给放出去了,那么自己的计划将无从实施。
乱世之中,一个皇帝如果没有掌控实权,那么结局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
王华阳现在要做的就是放权给大臣以达到迷惑忽必烈的目的,同时放权的同时还不至于让权力被别有用心之人给攫取了。
而这个别有用心之人,目前来看,只要防着皇叔赵瑞就可以。
毕竟大宋的招牌还在,七大家族即使有野心,也不敢推翻赵家人而自立为帝,但是赵瑞却不一样,赵瑞也是皇室血脉,在法理上赵瑞及赵瑞的嫡子赵昱都有继承皇位的权利。
虽然王华阳已经将赵瑞的嫡子赵昱以伴学的名义留在了宫中,但是赵瑞可不是只有赵昱这么一个儿子,他还有一个两岁的儿子赵惠。
王华阳一开始是比较信任赵瑞这个皇叔的,其实一开始王华阳是信任所有人的,但是后来的种种情况表明,作为皇帝,永远都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人,毕竟皇位的吸引力太大了,稍有不慎,他们就可能夺了自己的皇位,而王华阳现在能够依靠的人除了小宝之外,别的人真不知道敢相信谁。王华阳之所以一开始信任赵瑞,是因为大宋皇室成员在崖山之战前一部分逃亡,一部分被忽必烈抓走,逃到神州城的皇上成员就这么点人,要想维护赵家的皇位,总得需要几个赵姓人才能镇得住外人,但是悬剑司安插在赵瑞府邸的卧底却向王华阳汇报了不一样的结果:杨勇叛乱、皇帝失踪的那些日子,众多大臣径向巴结赵瑞,大有拥立赵瑞为新帝的意思。
并且赵瑞与七大家族的关系密切,即使赵瑞没有称帝的野心,王华阳对赵瑞也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