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皇家集团和给穆系加码

第二项目就是基础项目的投资。根据帝国战略安排,地区行政规划及战略部署相当,一部分地区要考地域性的产业特色规划,初期的项目投入是很高的,并且回报时间要很长,因此普通的民间资本是不可能主动投入这个任务,就只能安排帝国资产,地方官办资产以及皇家集团进入其中,一方面是为帝国战略服务,另一方面也是作为一个根基等到天长日久,皇家集团就会形成一个庞然大物。日后激进派以及相关利益方,如果想动皇室必须壮士当万,拿下皇家集团付出的代价就会很多,当然只有这一道保险还是不够的。赵宇会边打边搞政治堡垒,确保皇室与帝国永存成为共同体以及宪政以后君王系统能够顺利运行。(第一轮项目投资和第二轮的初始投入几乎全部是帝国财帝国企业地方官办企业及皇家集团在搞投入很大,同时占比很高。)

第三个项目就是比较隐秘的新兴产业投资及宣区工作,你可以瞅一下帝国新产业内容的发展,无论企业龙头是谁,产业第一个搞起搞出规模的,几乎全部是皇家集团的附属公司,即便是附属公司卖出更换主任,但皇家集团和皇家事务所一定在有一部分股份,这也意味着皇家集团是多个新兴产业和阶级的领头羊,一旦更换帝国的财产业体系,将迎来很大的创伤。作为一名出色的政客,会懂得趋弊利害。

无论是娱乐产业,文化产业以及海外贸易产业,以及对番属国产业,产业的布局一直是五大巨头一起经营,帝国官企,地方龙头企业,皇家集团,特殊资本力量,和少数,外资企业(这里的外资企业是指外国的相关利益阶层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不是普通的富有外资系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轮就是少数富有特殊背景和资源的供给方,这一方基本是以二代,三代乃至于特殊产物下的利益共同体和地方制官办企业共同经营。第三轮就是真正向民间开放,跨越阶级的机会。

扯远了,所以穆家现在的关键任务就是替未来的外戚势力把控好皇家集团中立于外戚集团的一部分。

穆青上奏的原因很简单,请求法外开恩。对王志武贪腐一事,从轻处置。

赵宇闻言疑惑道:"这王志武是何人?"黄奕,立马出门了解王志武。今年二十有余,大宋帝国矿务集团东辽分公司资质审核资审处处长属于典型的位卑权重。

赵宇敲了敲桌子,开口说道:"这个王志武是什么来头?既然能请穆卿来说这个情。"贪污之事,赵宇倒不像朱元璋那样,发现一个抓一个,只要不涉及根本,你贪点钱,能把事情办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至于问王志武是什么来头?就是要问这个人的根底。自大宋帝国新政以来,相关的利益派系进行了重组,又诞生了许多新的利益集团,基本上能达到一定位置的官员都不可能是草根和无萍之木,以党羽以同乡及同期,旧部,同僚等诸多关系形成的利益关系网,是铲除不了的。赵宇干脆将他们合法化,形成诸多党派共同制衡。

李忠开口说道:"启禀陛下,这个王志武奴婢一听过了,似乎是穆公旧部后裔。"赵宇闻言开口说道:"哦,竟然是穆系的人。"

穆氏作为当代外戚之中势力最弱的一支,相比其他四个人确实是弱一些,但是并不代表没有。

穆青早年是混迹江湖的,得益于认识一位告老还乡的官员,在京城混出名头三大案后被收编。先是在江南地区利用情报系统收集情报。部分系统已经接入了情报系统,二代系统的军统和巡天卫,形成了大宋帝国的诸多情报系统。除皇氏集团内设的稽查科外,其他的情报系统全部脱胎于两个系统,旧部遍布于各大情报系统中。虽然卖不卖穆青的面子是一回事儿,但香火情还在。

第二就是比较特殊的团体西宁国战期间发布了比较特殊的诏令,各地囚犯使领土匪力量自愿前往西宁,为国效力者可酌情免罪。不少人不仅仅是免了罪,进入了帝国的军队系统和基层行政系统,少数混出名头的已经成为中下层军官。虽然在军队各大头头中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山头,但是由于其出身和资历原因,在各自山头中基本上属于末尾梯队。劳改体系出身的干部也有相同的境遇。

俗话说得好,朝中有人好做官。作为外戚之一的穆青作为混混出身,和他们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可以互利共赢,他们需要在帝国上层有自己的人存在,而穆青本人也需要有下面的势力来为自己增加话语,权属于一个双赢的结局。

第三就是各地特殊时期进入系统的人。特殊时期,为了对各地的势力进行一轮大清洗,赵宇以御前行动部为核心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特别运动,特别运动的中上层,上层干部几乎全部被清算,要么出国,要么调离二岗,要么直接入狱;中下层干部也几乎全部被闲置,基层干部全部使用英雄查英雄,用好汉,查好汉,启用的,是好汉以及各地系统中集成的狂野派,为了上位,不惜任何代价的人,运动结束后,这些人多数被清算穆青出面,保下了一批人,让他们继续在体制基层,这就是穆青的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