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夜,王洛闻、李特、新1又出现在难民营地。雪下的很密,小堆的篝火暖和不了多少,难民们一堆堆挤着,只能靠笨办法取暖。
三人没太靠近,取出草席铺上,背靠背倚在一起。他仨也很疲惫,由李特、新1轮换守夜休息。王洛闻睡不踏实,筹划着如何帮这上万难民度过半月后的寒流。
首先排除大批招收难民。因为超过童子军的管控力度,难民就会对新农村形成威胁。到时不好撵人、又不能滥杀,她绝不能让自己陷入两难境地。
若是给难民们提供建筑呢?也不行,气温降到一定程度后,建筑只能挡风,而且难民到时关严门窗,在屋内烧柴,搞不好会闷死。
怎么办才好?
揣度着这次在江夏郡的援助方式,临时仓库提供的几种基础物资,她幽幽叹口气。看来任务已经提醒她,哪种援助法适用。
棉装备、吃食、医药急救!能救一个是一个!
正琢磨到这儿,一个爬行的身影过来,爬的还挺快,真吓人。新1用脚驱筐子,将来人隔住,质问道:“鬼鬼祟祟!干什么?”
这人往雪地一坐,赶紧小声解释:“贵人别误会,我脚筋断了,走不了路。贵人有吃的么?”
“贵人?我瞧着你才像贵人!”新1冷言道。
这人抽泣一下,翻个身儿往回爬。
王洛闻给新1使个眼色。他叫住对方:“回来!”说完,从女郎的筐里拿出个带泥巴的很小的红薯,扔过去。
王洛闻对此人说道:“我在山上挖的野果,要不是看你爬不了山,也不会给你。不许跟别人说。”
“叮咚。惊喜指数2点,感恩指数2点。”
这人连忙点头,先把红薯吃掉才爬回人堆。
天亮后,这帮难民基本都上山了,只有一个小娘子和昨晚的脚疾者留下来,看管柴堆和篝火。
脚疾者赶忙招呼王洛闻三人:“这里热乎,来这里坐。”
小娘子厌恶的瞅过来一眼。
白天火堆只要不灭就行,热度有限。脚疾者却很满足,因为只有绝大多数人都上山后,才能轮到他烤火。他介绍道:“我姓刘,你们叫我刘大郎就行。我们这是刘林寨,刘姓、林姓,逃难路上遇到一起,互帮互助,希望能熬过这个冬天。”
那小娘子坐到柴堆上,训道:“你别乱跟外人讲话。”
王洛闻回想刚才,那些上山的人,把瓦罐、工具等要紧的物资都拿走了,于是问:“我看临近山头的树都砍光了,为啥你们还聚在山外,不进山碰运气?”
刘大郎说道:“有人最多翻过五座山头,没用,除了树就是草,根本找不到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