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唐晓晓便要去刘家祠堂帮忙,家里的女娃照理像刘小月这么大的,也得去帮忙,但是唐晓晓想着祭祖女孩子是不能参加的,便让刘小月不用去了。
她是无意挑战风俗,但是既然不准参加,那也不用帮忙了,到时候等那帮男人跪地磕头结束了,刘小月直接去祠堂吃饭就是了。
于是刘小月便和春丫提议,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一起去立山转一圈,顺便她也想看看那虾塘和扩建的养鸡场怎么样了。春丫哪儿有不同意的。
一月未来,立山也算是大变样了,自从刘大志上次回来说过之后,王爷爷立刻找人开始垒墙,此时这进度已经完成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了。村里人都说刘大志家真是吃饱了撑的,谁家还给山圈起来,王爷爷马上给喷回去,“养山鸡可不得圈起来?不然鸡跑了你家给赔啊?”说话的人立马闭了嘴,现在村里头都知道,刘大志家可养了不少鸡呢。
山脚下的养鸡场虽然扩建了,多了不少鸡,但是还是按照之前的经验,2,30只分一栏,万一有啥禽类的传染病也可以尽量降低损失。
什么走地鸡土鸡的,也不准备弄,不然每天早上啥事儿都不用干,就满山头扑鸡去就是了,太麻烦了。刘大志他们就更无所谓这事儿了,反正现在都是有机喂养,品质也不错,精力有限,不必搞的那么麻烦。
鱼塘边还新建了个鸭棚,养了六七十只鸭子,王爷爷让人把鱼塘一圈围上篱笆,鸭子剪了翅膀,自由放养就行了,到了晚上头鸭也会带着鸭子自己进棚,每日只要弄点糠和菜叶,用开水拌了,有螺蛳就再掺点砸碎的螺蛳进去,投食一次就行了,也挺省事的。
最不省事儿的还算刘小月非要搞的那虾塘,按照刘小月说的,每五天塘子要换三指宽深度的水,青虾的饲料要麦麸,豆渣,米糠,小鱼泥......
,螺蛳,拌匀了每日泼洒一次,适时追肥,更换水草,时刻注意水质变化,春丫说王老大王老二两人就天天扑在这上头。
“放心吧,付出总会有回报的,这虾一般一个半月就能长到母虾的大小,不过现在天气冷可能会长的慢些,要不然咱们正月十五的时候,让二叔他们捞虾吃啊?检验检验他们的劳动成果。”刘小月笑嘻嘻的说,其实她也是馋虾了,椒盐的,红烧的,白灼的,油炸的,我天!!怎么做都好吃啊!
“好呀好呀!叫我爹捕呀!我爹可会了!”春丫也跟着激动的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