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完,小李厨子归心似箭。
如果真是这个年龄,或许并没有那么焦虑。对孩子的关注点,更多体现在责任履行,而非情感依恋,
可毕竟两世为人,加一起五十多岁,算的上另一种方式的“老来得子”,更能体会“分离”的深层意义。
和森内特一起吃午饭的时候,不停的低着头,和大小姐发着短信。
“娃睡了么?”
“没有,正做婴儿操。你面试完了?顺利不?”
“完了,顺利,外瑞古德。”
“我老公真棒。”
“必须的。娃吃了么?”
“吃了,一人一百二。”
“娃今天闹呢么?”
“李笙闹,李椽没。”
“娃今天拉臭臭了么?便便健康不?”
“一人两泡,颜色、形状、粘稠度正常。”
“气味儿呢?”
“要不,给你留着,等你回来自己闻?”
“也行。”
“恶心。”
“娃今天笑了么?”
“笑了笑了,你没事干了?真啰嗦。”
“啰嗦么?没啊,我给娃们写了首诗。”
“你还会写这个?”
“这话说的。”
“怎么写的?”
“行李箱吞下整座摇篮,时差里飘出奶香,伦敦的雨轻过你满月时的啼哭,我数着夜,把归期叠成你胎发蜷曲的形状。咋样?”
“你还是写论文吧。”
“别瞧不起人。”
“我替宝宝们感谢阿波几。你吃饭了么?”
“正在和老头子一起吃。”
“炸鱼薯条?”
“没。”
“什么?”
“三哥的大饼蘸各种咖喱糊糊。”
“哇,你在吃屎啊?”
“(* ̄︿ ̄)”
“<( ̄︶ ̄)>”
“其实,除了卖相不好,也没那么糟。”
“你明天就能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