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流行什么呢?
这个问题若放在后代,想必会是个非常有趣的议题。
可放在那个时代,总结下来的不过只有几个字:
———严打和改革。
严打的是、各种刑事犯罪活动。
改革的是、经济的整体体系以及各类军事化管理。
短短几个字,很难概括改革换新的年代更替。
而我们的故事,也是从这里出发的。
……
在那个推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家用电器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这样的变化,有人欢喜……有人愁。
“戴沅漪!你不好好上课又去哪里鬼混了!”
浑厚的嗓音响彻云霄,也使得接听电话的人不自觉将耳朵远离了话筒不少。
脸上颇为狰狞无奈的脸引人发笑。
整条街的街坊邻居都知道:
以书香世家出名的戴氏膝下有一女,名为沅漪。
沅漪沅漪,沅水有涟漪。
光是听名字,便能想象出姑娘家知书达理的模样。
可惜,也只能是想象。
………
整条街的街坊邻居都知道:
以书香世家出名的戴氏膝下有一女,名为沅漪。
那个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弃学堂不顾、去部队大院里“听墙角”的戴沅漪。
一只手捂着单只耳朵,另一只握着听筒的手缩紧了些、满是委屈的大喊
“我哪有鬼混!”
明明是去训练了好不好。
像是知道她内心腹诽似的,电话那边声音蓦地提高了几个调:
“你还敢狡辩!我跟你说,趁早灭了你那心思听见没!”
“……”
要说这戴家小姐为何会人尽皆知呢,倒也不全然是因为她时常翘课被骂的原因。
另一部分呢,还得归功于她的长相。
戴沅漪不是镇上最好看的女孩子,可是见过她的人都说呀:
小姑娘安静呆着的时候,略冷的眉眼与生来优越的骨相结合在一起、是常有清冷文艺气息环绕在周围的。
可是啊,
那时候的女子大多以瓜子脸巨多,而戴沅漪呢、更多是方中带圆。
女性的柔美线条、男性的俊朗顿感交织在一起时,这股清冷也就悄悄添上了一丝英气感。
形成了她别具一格的辨识度。
虽然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辨识度还并未成为主流取向。
可戴沅漪本人却不以为然。
于她而言,有这闲工夫琢磨流言蜚语,还不如多练几下散打和擒拿呢!
看到这里,相信有人肯定会好奇的问,
“那戴沅漪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迷上部队生活的呢?”
答案其实连她自己也不清楚。
戴沅漪的曾祖辈是作家出身,祖辈和父辈不是教师也是从事文职相关。
出生在这之中的她自然而然也得学更多与文学相关的东西。
久而久之,戴沅漪听到有关她的评价都是“知书达理”、“饱读诗书”、“大家闺秀”等,再不能平凡的词汇。
是的,用平凡这个词形容最为贴切。
平凡不好吗?
沅漪曾一遍又一遍的反复问过自己。
呆在安稳的家庭、有一份固定工作、日后在合适的年龄嫁人,过着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柴米油盐生活。
对大多数人而言是幸福的吧。
可对戴沅漪不是。
从小戴沅漪就知道自己不是个省事儿的主。
对外,她可以装的笑容得体、大方从容。可对内,只有她自己知道:她爬过多少次门外的大树、多次因嘴馋而偷偷将零食藏起、也会因为不想上课假装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