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我看村民们这样肩挑背扛太累了,我建议大家挖水渠出来,让水流自己流进稻田!”秦淇莜这几日看着村民苦哈哈挑水,于心不忍,另外她部分田地也不靠近河边,水渠也需要从其他人的农田里路过才行。
“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你让他们从地里挖水渠,那还不要他们的命啊,一排水稻可以多打一斤粮食了,粮食就是命!”
黄文义看了看图纸,也知道水渠的好,看秦淇莜河边的几块地挖了水渠后,秦南只需要在河里提水进水渠,少走很多路,而且看着河边架起的水车,虽然还没有成型,但看样子就是好东西。
后山的小溪流也被秦淇莜拦住一条小水坝,蓄满了水,顺着山边挖出一条沟,把水流引往靠山的田地里,还在一块旱地旁边挖了一个大坑,把水流引了过去。有水坑在旱地旁边,哪里还需要远远地去挑水?
如果秦淇莜愿意,这旱地都能变水田!
最初地里的农民见秦淇莜种地不挑水都很好奇,再看她在田地里挖出一排沟出来,都笑她傻,“多浪费地啊!”
当看到秦南只需要往沟里提水,水就顺着沟流进另外一块田地,从另外一块田地流往下下一块田地,省去很多的路程和力气后,村民们纷纷闭上了嘴巴,都看出了水渠的好处。
当天晚上,村里在祠堂门口聚集,全部村民一起商量开水渠的事情。
事情没有秦淇莜想象的那么顺利,这个时代人们对土地的痴迷完全超过她的想象。
“我不同意!挖那么宽的地方,我的地要少种粮食!”
“我也不同意,我就这么点地,靠着地活命,地已经够少了,我不怕累,挑水怎么啦?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
“这只不过一条水的过道,能耽误多少粮食,不需要挑水了,大家的水稻能长得更好啊!靠着这么大一条河,干旱的时候也不怕了。大家多出的时间可以做做点别的事情!”秦淇莜解释说道。
去年干旱的时候大家挑水都快累死了,可还是减产很严重,这说到很多人心坎上,如果水渠真的能像秦淇莜说的那样,让水稻长的更好,不怕干旱,谁不愿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