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物医药行业,也是同样道理。
新的化合物出现,新的药物也会跟着出现,但是一种新药从研制到上市,整个过程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
漫长的研发过程,给制药企业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风险。
其中一条很明显,在专利壁垒的作用下,研发时间越长,后续所享受的专利期就越短。
而且,新化合物的研究失败可能性很高。
对于制药企业来说,这部分风险也是相当巨大的。
这就需要制药企业分散掉风险,提高效率。
于是,医药研发外包,应运而生。
这个玩法,发源于美国,盛行于欧洲,扩散于亚洲。
外包机构之间也会形成一张大网,增强协同能力。
从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再到委托临床试验,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组织内机构可以承接。
这样,会把一个漫长而且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药物研究流程,分散到若干个国家,若干个机构。
而且,同一种药物中的关键成分,有可能也可以由两个机构同时负责。
毫无疑问,这种方式对于提高效率是有肉眼可见的好处的。
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不少厂家,都是医药研发外包的成员。
比如,某个擅长治疗痔疮的企业,其实也有大量的外包接收工作。
喝了一口茶,梅崇峰继续:“研发、生产、销售,三大环节,让美国那帮子玩家给生生搞成了三个大板块。”
“研发,谁都不愿意干,生产……让印度去做,反正是最不挣钱嘛。
他们就喜欢销售,旱涝保收不说,而且可以依靠规模化,形成垄断。
比如说,辉瑞。
它早就不做药物研发了。”
王辉道:“这就是巨头垄断。”
梅崇峰点点头,又摇摇头:“事情都有两面,研发和生产环节的机构,如果只想着靠目前自己的业务范围,想要拿到市场投资,甚至是上市赚钱,几乎不可能!比如你有个研发机构,你想要在全球范围内拿到上市许可,而且同时向世界各地所有的医院和药房卖药,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研发外包,却给了这种机构机会。”
“咱们国内,学医的孩子很多,这一波医药研发外包大爆发的机会,咱们抓住了。”
“赚到了钱,也锻炼了人才,同时也促进了我们国内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所以……这对我们是有好处的。”
王辉和刘丹点点头。
说到这里,才算把这个逻辑捋顺。
“可是现在……对岸那个灯塔准备制裁我们的医药研发外包。”
梅崇峰的表情终于严肃起来,“根据我的消息,他们正准备这么做。”
他竖起三根手指:“一共三条,第一,不允许投资我们的医药研发外包企业,谁投资制裁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