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定准了三年后回京参加春闱。
而在江南的书院读书且结识了一众同窗之后,姑父怕他沾染江南士子华而不实的风气,将来考试时也纸上谈兵,除了让他帮助韩琦韩大人赈灾济民,更刻意在议事和处置些不大机密的公事时叫他旁听。
于是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贾珠自觉长进极大。若是没有姑妈为他说话,他相信姑父未必会这般器重他:姑妈和母亲合不来,这些年和父亲也越发疏远,可对他们兄妹两个实在没话说。
不过话说回来,他跟在姑父身边数年深受影响,再见识了韩大人,特别是督学周大人的言行,他也越发没法赞同父亲死心塌地紧跟太子的举动。
自从祖父去世,太子对他们家便不闻不问,父亲几次讨好也没见着半点回应。父亲想把妹妹送入东宫,太子妃又没点头,待选时若非姑妈请姑父伸手,家里定是鸡飞蛋打,尤其是妹妹这辈子怕是都要毁了!
可看太子对孙家百般回护的态度,便知道东宫又并非对所有人都薄情寡义……贾珠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太子已经彻底瞧不上他们荣国府了。
那还继续热脸贴……做什么!这都快成了自轻自贱了。
这些念头在贾珠脑中一一闪过,片刻后他再抬起头迎上姑妈好奇的目光,面皮越发红了。
贾敏调侃道:“想什么好事儿?这么出神。”
黛玉连忙给贾珠救场,“大表哥今天教我做文章呢。”
贾敏好奇道:“八股?你越发能耐了?也好,等你弟弟们再大些,就由你教他们得了。”
黛玉双眼一亮,“真的啊?”
贾珠也诚恳道:“妹妹天资卓然,侄儿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姑父姑妈向来开明,妹妹的四书便是让正经进士教的,上一任老师当年是解元,如今……正是新科传胪。
闻言黛玉一脸得意,“母亲听听,大哥哥夸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