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

说白了,忠顺王是按照贾政的性格才推测贾珠的脾气,真说要贿赂考官,甚至影响大比结果,他还没这个能耐……再说也不值得。

林海给同年打了招呼,不是为了特别照顾贾珠,只是以防万一:哪个士子忽然想不通了,为了讨好忠顺王再捞个进身之阶,而算计贾珠罢了。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贾珠一怔之间便想了个清楚,旋即起身一拜到底,“多谢姑父姑母成全。”

贾敏受了他这一礼,也道:“你和元春都是好的。”顿了顿,又道,“若是能中,当是越早越好。”

若是中进士,哪怕是三甲,年纪过了四十,若没大造化,恐怕致仕时未必来得及爬到三品。能每三五年都能晋升一回的,到最后差不多都能入阁了,可天下读书人有多少多少,每三年中进士的又有多少,而阁老又有几位?

贾珠也不清楚这句提点,究竟出自姑父还是姑母之口……平心而论,姑母的见识眼界,大伯和父亲也多有不如。

与姑母相处得越久,这感受也便越发清晰。

另外,姑父林海今年也不过不惑之年,已经做到了二品卿二,贾珠觉得姑父怕是入阁有望,因此回京后姑父与荣府往来还不如在扬州时频繁——这八成是开始避嫌了。

可叹父亲还因此暗地里抱怨过几句……

毕竟是姻亲,哪会真见荣府吃大亏而无动于衷?贾珠颇能理解姑父和姑妈的心意:正所谓闷声发大财,占了好处自己知道就好,不必闹得人尽皆知。

吃了定心丸的贾珠之后更显从容,倒是看得贾琏好生好奇——贾赦贾政兄弟俩各自过起小日子,连带着贾琏对堂兄那边的动静也知之甚少了。

如今大家正一起前往王府,贾琏便凑近问道:“王爷许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