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考官权知贡举威坐在台上注视着考生们作答,副考官权同知贡举游走于各举子间查视。
考场考官们大多是翰林院与礼部被临时任命来的,李少怀同考场的副考官是刚迁为兵部侍郎升任大学士的王钦若之子王从益,以父荫入仕,如今在钱怀演手底下做事。
王从益虽然年纪轻轻,但极善诗词,也喜研究书法,被钱怀演所看重。
李少怀几乎是此考场中最先写完第一首诗的,王从益过去,用惊奇的目光望着,忍着心中的不解。
他惊奇这个温和之人的自信,第一场的诗敢用绝句之人,他是没有见过的。
写的是行楷,字迹工整,不过王从益钻研书法这么多年,愣是没有看出来李少怀用的是哪位大家的字体,他寻思着,琢磨不出。
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宋初时称之为文赋。即类于散文的文章,介于诗与文之间。
除了试卷外,还有稿纸,写赋想词极为伤脑,考生们先在稿纸上写好,修改确认后抄至答卷上。
用于答卷的字体有明确规定,多用楷体,要写的规范工整,而稿纸上的字体就很随意了。
李少怀在稿纸上的字体并不常见,所识的人不多,恰好王从益在翰林任职,得以进入馆阁观看藏书以及各大家的书法字画。
随着香篆燃尽。
——哐!——
一声钟响,王从益走至台上看着众考生道:“都落笔起身,不许再答,不许交头接耳。”
接着将试卷依次收齐送往贡院内院,由里面的官员进行誊录,抄完后糊名,将试卷放入柜中锁上,最后由多位主考官一同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