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多少钱?
如果用四千文的价格来说,那就是四百八十两银子。
人口再多些的,再尊贵些的,那就是另外的价格了。
这还是按照人口少,分得棉花少来算。
四五百两银子,就算是汴京的门户都不能说这钱很少。
更何况他们宿勤郡的“富户”们。
明明有那么多棉花,却还是抬价卖给他们,就算卖得人嘴上不说,背地里呢?
以后还来不来往了?
不管怎么样,按照四千文来卖,那都是蠢的。
只有把价格放在合理的范围内,既然是大家都能赚钱的,又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当然直接猛然降价也不行,毕竟在座的所有人冒险第一年种棉花,要挣的可不是稳妥钱。
所以这个价格就很微妙。
只有纪彬给出的价格既能让所有人挣得盆满钵满,也能让买棉花的人感受到降价的诚意。
四千文直降两千三到两千八。
上面那户人家要买棉花的话,就从近五百两变成三百两左右。
这个降幅还不够喜人吗?
降得太多,直接到一千多文一两,大家还能赚,但明年就没降头了,也不符合棉商暴富的心理。
更不符合贵人们想要买贵东西的心愿。
降得太少,少个四五百文,似乎又没什么感觉。
所以周小公子也是认可纪彬这个价格的。
至于为什么是个区间,那就是给各家运作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