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不懂得提价格,也不懂谈条件,更不说签契约。
不过也没办法,毕竟他们东西不好卖出去,自然是不会谈的。
在他们看来,有人要已经很不错了。
但纪彬不是黑心商人,按照惯例签了契约,给了五分之一的定金,也就是五百文。
这钱拿手里都沉甸甸的,邓杉看着有些沉默,但眼里的开心是藏不住的。
他的两个哥哥也为邓杉感到开心,弟弟能赚钱是好事啊。
酒坛的事就这么定下,第一批赶在下个月十五号送到纪滦村。
因为之前有合作的经验,黄米酒的酒坛生意很快就敲定。
这件事谈妥,纪彬又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这上面画着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瓶子,看着圆滚滚的,十分圆润可爱。
纪彬道:“邓兄弟,这样的形状的瓶子,你可能做出?”
邓杉仔细研究了会,点点头,艰难说了可以。
“那颜色呢?能做出什么颜色。”
颜色才是重要的。
邓杉去挑了自己烧制的陶器,都是各种彩陶。
可见他的手艺十分不错,只是这些彩陶没有市场,所以他才做些最基本的器皿。
看着这些陶器,纪彬就知道,自己捡到宝了!
之前见邓杉烧制的碗碟,纪彬就觉得这些东西非常不错,否则也不会让人去跟邓杉联系。
当初他主动联系的人并不多,东封村的刘铁匠是一个,克曹乡的徐木作又是一个。
还有就是荆高庄,然后新棣庄的邓杉。
不得不说,邓杉手法细腻,做工扎实,又有肯钻研的心。
他若不是生在这么偏远的村子,而是在江浙地带,说不定早就小有名气。
可现在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