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摆上移,短发自由和假小子扮相的流行。
大街上女性自由解放的气息,差点让黎觉予错以为回到现代,可等她看到香榭丽舍大街拥挤人潮的时候, 这种错觉就不攻自破了。
——搞什么啊,难道又来什么好莱坞明星了吗?
有人眼尖瞄见黎觉予过来,拿着杂志, 兴致勃勃地问:“克拉拉的化妆师是你吗?”
询问声惊醒人群, 眼睛发亮的女郎们一哄而上。
“我看《电影》杂志说, 托你的福,克拉拉凭借“克拉拉妆”应聘上电影女主了。”
“天啊我真的是爱死她的新造型了——纤细弯眉,深邃眼妆, 深色唇妆。为此,我还剪了同款波波头,希望能约上黎化妆师画克拉拉妆。”
黎觉予接过几本杂志快速扫了几眼,忍不住感叹佩服——爱德华也太懂营销了吧。
收到黎觉予的贿赂后,他不仅在《时尚》刊登软广,还找上《电影》《名利场》等杂志,不是刊登广告,只是请求对方将克拉拉的新妆容命名为“克拉拉妆”。
这样,好奇“克拉拉妆”和喜欢克拉拉想效仿她的粉丝,就会在《时尚》找到克拉拉妆的来源,也就是香榭丽舍大街巴尔克店铺的黎化妆师。
简直是一举两得,即引流了杂志,又宣传了黎觉予。
这下,就连现代人黎觉予,也隐隐有些佩服这位记者——这种营销操作放到现代还有个专有名词,叫“话题潮流”,谁能想到100年前就有人这么干呢?
再看回当下。
凝结不动的人团,嗡嗡的交谈声,都让黎觉予麻痹了,她还注意到人群中横倒几个路易威登的行李箱,明显是从非巴黎的地区远赴而来的客人。
——不过,怎么大家都站在门外?
远远望过去,巴尔克先生店铺还关着门,像是没人上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