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时间刚过,窗外就传来了夜市的叫卖声,是露天小贩们在卖凉馒头和冷饮。
出于对新房子周边的好奇心, 黎觉予难得暂时忘记赚钱大计, 拉着黎母往夜市方向走。
暂停营业的铁道亮起点点绿色荧光, 两人拿着冷饮沿着铁道散步, 直到身后传来一句“黎!”的呼唤声,才打破了这静谧悠闲的氛围。
黎觉予转头望去, 却发现是在青靴女士家看到的黑皮少年作家。
叫什么来着…?
随着海滨少年越走越近,黎觉予还是想不起对方名字,只能搬出现代人的敷衍文学, 说:“是你啊!你怎么在这里。”
“我住在附近啊。”
海滨少年应该是家庭氛围很和谐的人,对待中年女人很有一套。
不一会,黎母就被哄得开开心心,发出了黎觉予本人都没听过的大声笑声。
可惜,直到夜色加深,海滨少年提出告辞时,黎觉予都没想起对方叫什么名字。
旁边一直与少年攀谈的黎母, 却明显有不同的想法。
她看着少年远去的背影,拉着黎觉予的袖子说:“这个少年挺不错的,刚刚聊的时候, 我发现他应该是很顾家的类型, 可以接触看看。”
真要命, 二十世纪版本的催婚来了。
黎觉予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连对方名字都忘了,只得打圆场反驳:“胡说什么呢,我和他压根不熟, 仅仅就是认识的作者关系。”
“多接触接触就好了。”
出人意料地,黎母在女儿情感上拥有当仁不让的主导权,不肯让步。
似乎对于她来说,黎觉予多能赚钱都不是重点,找到结婚对象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