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知的“美食研发”热情最终被账本浇灭了,但已经研制出来的点心没有不吃的道理,为了实现“点心自由”,她设计玻璃用具款式更认真了。
所以消费才是创造财富的原动力吧?反正时知觉得她挣钱的心还是很火热的。
今年试验田的棉花对照组分别种了两亩,本土棉花种子亩产百斤,农科院种子亩产四百斤,对比结果大体在预料之中。
崔教授把数据记录下后,就让人把收获的棉花去籽,籽保存下来研究棉花交给了时知分配。
这个时代的人还不知道总棉花御寒,有钱人用皮毛,普通人家用木棉或者层层叠加的厚布衣。
清河的冬日不算很冷,除了深冬降温的时候都穿不住皮毛大氅,四亩地一共收了一千来斤棉花,崔家每个人都分显然不现实。
时知想了想,她打算把棉花先顾着猫耳山那边,住在深山里本来就比外面冷,他们那里物资运输不方便,一旦下雪出不来不说,环境会更冷了。
趁着秋天把棉花做成棉衣棉被,冬天也就没那么难熬了。
时知让针线房的人做了上百条棉被,然后又做了上百身棉袍,做完后都运到了碉堡内的仓库里,这是新建成的仓库还没怎么用,碉堡如今进入完工期,很快就要全部修完了。
同时让人送信给猫耳山附近的暗桩,让他们给白雀等人留口信,派些人回来取过冬的物资。
庄园内族人的搬迁也都搬完了,如今除了施工的人就只有负责安全的护院兵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