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敖仓的关键就在虎牢成皋两关。
本来虎牢与成皋两关相对,是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牢牢保护着背后的荥阳敖仓。因为虎牢关的失守,建武汉防线后缩。强弩将军陈俊顶在第一线,守卫着成皋关。在他的背后,沿汜水河构筑有第二道防线,征虏将军祭遵坐镇荥阳,总督这条防线。
自从皇帝刘钰到了洛阳,刘秀不断向荥阳和成皋增兵,河南一带风声鹤唳。青徐二州之兵,纷纷东进河南,幽冀之兵亦有南下,各路军马云集荥阳,拉开架势,仿佛要与建世汉军来一场大决战。
兵马虽云集于此,刘秀却依然以守为主,陈俊在成皋第一线,就像是一个前哨监视站,主要起到警戒的作用。
如今虎牢关大军出动,陈俊立即将消息传到后方,同时开关出兵,准备迎战。
虎牢关汉军开始前进,经过惯常的弩箭对射,双方开始短兵相接。
一接战之下,陈俊大吃一惊,对方军队与平时任尚之兵大不相同,阵线整齐,军纪严明,士卒一排排如墙而进,成皋军不能阻挡。
陈俊亲自率军出战,身先士卒,关上鼓声大作,城上强弩助阵,成皋军士气大振,勉强顶住了虎牢军的进攻。
等到了午后,双方各自收兵休息。
陈俊知道这次洛阳方面是动了真格的,成皋关将面临极大的压力,他下令全军退守关内,依靠关城之险固,与敌周旋。
成皋若能守住,自然万事不愁,若是守不住,后面还有汜水防线,事态也不至于绝望。但成皋方面拖得越久,后面的防守准备自然就会越充分。
陈俊根本就没想过成皋守不住这个可能。自丢失虎牢关之后,他一直憋着一口气,多次试图收复虎牢关,但没有成功。如今敌军大兵压境,陈俊绝不想再丢一次关隘。
虎牢关是个纯粹的军事关卡,成皋原来却是个县城,有数万人口,但是在后来却在两汉的对峙中,慢慢地走向军事化,成皋居民很多为避战乱而外迁,百姓越来越少,士兵越来越多。
陈俊退保成皋之后,一直在修缮城池,做战争准备,经过一年的准备,陈俊觉得成皋关已足够坚固。他甚至认为,成皋这座关城,足以抵挡十万大军的攻击。
此时他是占据主动的。陈俊身后便是荥阳,敖仓之粟可通过大河运来成皋,十分便捷。而敌军的粮草要通过陆路,从洛阳转运,洛阳又依靠关中供应,自然没有他方便,这就是占据敖仓的好处。
在这种情况下,敌军必定急于决战,而已方则应该拖延,依靠坚城尽量杀伤敌军,消耗他们的粮草,打击他们的士气,使敌军顿于坚城之下,进退两难。
陈俊依照这个战略,闭城坚守,不再出战,可谓是十分正确的。
接下来就看对方怎么攻城了。
可是敌军打了一仗之后,竟是消停了,当天直到入夜,虎牢关方向一点动静也没有。
陈俊辗转了一晚,几乎没有合眼,等到天一亮,立即上了城头,向对面张望。只见虎牢关又是关门大开,士兵一队队地开了出来,向着成皋关前进。
抵达城下之后,双方开始远程互射,弩箭在空中来回乱飞,双方各有伤亡,但很显然,守城方肯定是占便宜的。
有士卒冒着弩箭冲到城下,用冲车撞击城门,这都是攻城的惯常打法,城内自然早有准备。战斗还算是激烈,陈俊忙着在城头来回巡视,一刻没有休息。
忽然有人大叫道:“将军,快看,那是什么?”
陈俊顺着他的手指望去,见到敌军的后方,出现了一辆辆木制的架子,上面有巨大的轮子,轮子上用绳子拴着石头,士兵们推着车,将其排成了一排排。
陈俊心里一紧,难道这便是传说中的连环霹雳车?
据说冯异伊洛大败,就是败在连环霹雳车上,冯异因此上书,要皇帝大造此车,刘秀见了,并没有当回事。
朝中人都说冯异为了找回大败的面子,所以才将责任推卸到连环霹雳车上,因此对于他的上书,朝中人多是嗤之以鼻,甚至有人说,大树将军变了,不再像从前那般视名利如无物。
陈俊对连环霹雳车持怀疑态度,他手下的一个屯长参加伊洛大战,见到连环霹雳车,立即惊得面色发白,向他道:“将军,此车厉害,这城墙可能顶不住。”
陈俊厉声将他斥退,这种话简直是故意乱军心,若不是看在他是自己老部下的面子上,就将他军法处置了。
陈俊虽然将信将疑,但是也做了准备,将骑兵集结在城门之处,随时准备出去冲击。
刚布置下去,一块大石便从天而降,砰的一声将旁边的卫兵砸倒,再一看,脑袋已经砸得稀烂,身体不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