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茂坐在帐中,苦思破敌之计,这时有人来报,说是弘农都尉司马超来了。
司马超是接到刘茂的命令从宜阳赶来增援的,因有些事情耽搁,来得晚了,据说此次他带来了宜阳精锐一万余人,但是来见刘茂却只带了几个随从。
刘茂道:“你的队伍呢?”
司马超道:“末将听说大王与敌军隔河对峙,来时便沿着伊河上游行走,见有几处河流平缓,颇适合渡河作战,敌军虽有守卫,但总有疏忽之处。其中高龙镇北一带河面,止有百步宽窄,河水又浅,甚至不需渡船,马匹可直接泅渡而过。末将自作主张,让人马留驻于高龙镇,搜集渔船,做渡河的准备。末将又派了些人,偷偷地渡河过去,查探敌情。末将却赶着来此,面见大王,请大王准许我军自高龙渡河,袭敌侧翼,为大军强渡做掩护。”
刘茂道:“寡人已命人四处搜罗船只,建造木筏,准备在几处浅水处同时渡河,既然高龙之地骑兵可以泅渡,寡人便将骑兵都交于你,大约有五千之数,全由你指挥,先大军一步在高龙渡河,等待大军强渡之日,进攻敌营,分散敌势。”
司马超应着,与刘茂就渡河之战的具体布置又商议半晌,方才告退而去。
刘茂稍稍放心,整个强渡伊河的计划已在他心中,只是成功与否还要看运气。
敌军渡河之时,将乘坐的船只或带到了东岸,或就地损毁,留给刘茂的船只数量不多。渡河若没有足够的船只,就算有百万大军,在登岸时,所投入的兵力也只是船只能运载的人数,与对方相比人数上处于绝对劣势。因此,渡河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船只的数量。
这些天造船造筏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是十万大军过河,所需船只太多,要想准备妥当不知要多少时日,以现在的准备来看,第一批只能运送六、七千人过去。
这六、七千人必须是精兵中的精兵,否则守不住滩头阵地,就会被敌军赶下河来,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如今司马超说从高龙镇可以泅渡,那自然是好,高龙镇离此地不到百里,骑兵泅渡过河,疾驰一日差不多就抵达战场了。等到大军渡河时发起攻击,自然会是很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