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国记》24

华照见他独自站在观云台,深知他的忧虑,行止少年身侧,不由开口。

“弘始六十二年,当时朝中太师还是百川,那时候便提过一次废除死刑,朝会众臣撕吵半月,最终您一例否决了此事。”

“这件事应当在文书库里有所记载。”

华照明白乍骁宗此举意图,废除死刑,重建法典。

可,如今的法典虽有些条例刑罚稍重,但法中亦有情理。

如:

采生折割者,杀;

拐卖孩童者,杀;

迫人交欢者,割;

被拐卖者受到身体损伤难以复原,双倍奉还;

为私利而伤害他人者……

……

凡有冤屈者,敲响昭雪鼓,不论身份地位、案情如何,必须公开三公会审……

如此等等。

甚至法典分门别类,以刑、民、财、政……划分为母法与子法,虽然还在完善之中,但依旧囊括了不少内容,经历一百二十年,法典已经完善到四十八部,近乎没两年便要酌情修改,并通过日闻台全民参与其中。

“这是王的决定。”

京极的确不愿意废除死刑,但他如今不能反驳骁宗,麒麟没有改变王的权利。

他并不是没有在朝会之后面见乍骁宗,但是看样子骁宗心意已决,并认为既然会以日闻台为基础,那么便是听取民意。

“泰麒,不必忧心此时,虽然废除死刑,但是徭役苦劳会相应增加。”

白发男子笑着,宽慰他。

“百姓即劳力啊。”

“既然您已经决定。”

少年回以微笑:“那么,我便先告退。”

身为王与麒麟最大的不同不仅仅是二者地位高低与从属关系,更是因为王口含天宪,言出法随。而麒麟只能进言或是劝谏,手中并无实权。

泰王的苏醒令朝中波涛诡谲起来,尤其是王与麒麟之间似乎并不融洽时,这样的割裂相对的感觉令朝堂也陷入了一种怪异的氛围中。

更何况,此时朝中的官员几乎全部是京极亲自挑选安置,纵然众人都是为戴国鞠躬尽瘁之士,可终究还是不同。

京极与乍骁宗二人关系彻底僵持,是在通过废除死刑后的第十年。

衣食住行无忧后,人的思想更为多变自由,戴国的罪犯数量在废除死刑后的第二年开始上升,四五年后飙升,等到第十年,戴国各州原本的监牢已经关不下源源不断的犯罪百姓。

朝中在五年前便曾提过重新启用死刑条例,争论无果后不了了之,五年后的如今再次被提起。

乍骁宗看到朝堂上争论到甚至想要动手的诸位肱骨之臣,他亦明白,诸多表现多为刻意演戏给自己看罢了。

“既然如此,那便再次启用重典。”

乍骁宗松口后又问:“江英,之前所说的金粟种子,现在如何了?”

这金粟便是一种粮食,听说比现在的黎要更为高产数倍。

“已经在初春命人播种,如今已经收割,是黎的四倍之多,实乃大喜之事!”

江英立刻回话。

“哦果真如此?这金粟究竟是何物,怎与黎如此不同!”

乍骁宗也欣喜,他想看看身侧,这才又想起五年前台辅便很少来朝会了。

江英:“明禀骁宗,这金粟也算作是黎,不过是更为优质的种子罢了。”

这下引起了御座的兴趣,他再次询问为何是黎的种子,又如何做到。

江英:“只需在种下黎后,挑选结种更为饱满的穗子,一粒粒挑选。种下挑选出的种子,等待第二次结种,如此重复,便得到了如今的金粟。”

乍骁宗怅然惊叹:“如此想法,如此毅力,快快将人请上来。”

江英踌躇一瞬,便下定决心违背当初台辅所说的话。

“回禀,此人正是泰台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