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尸身恶臭袭人,卫梓怡却面不改色。
她从容掀开覆盖尸身的白布,却不着急出示证据,反倒问王周氏:“你说你曾拽住吴庆咬了他一口,那你可还记得那日咬的是哪条胳膊?”
王周氏凝神思量须臾,回答道:“是右手。”
卫梓怡遂将吴庆右侧小臂抬起,微向外翻,接堂上明亮的烛光,隐约可见上边儿圆弧形疤痕,她指着痕迹所在质问周仪:“这处牙印,你作何解释?”
王周氏与吴庆争执之时,因咬住对方右臂,为此还挨了两巴掌,遭吴庆左手扇打,才导致右耳受创。
这个证据可以证明,王七被杀那夜吴庆的确曾在渔关村出现,若周仪认真查案,不可能查不到此人行踪,是以周仪包庇吴庆的罪名成立。
周仪呆立原地,哑口无声。
“如是以上种种疑点仍不能使你开口认罪,那么,这个呢?”卫梓怡替尸体重新盖上白布,向魏辛伸手,后者适时递上两份文书。
其中一份,以血书就的信纸上,字迹已然发黑,上书:月黑风高,天干物燥。十月十五,送大人下黄泉,入地府。
而另一份,则是那份裁定九娘有罪的卷宗。
这卷宗上绝大部分笔迹都来自县衙书吏,但县令批复一栏,明确写着一行字:九娘失德,与人通奸在前,谋财害命在后,罪不可赦,判当街杖毙,秋后行刑。
卫梓怡指尖点过书面,分别圈出一个字:人。
“两份文书,这‘人’字的笔迹却一模一样,周仪,周大人,你该不会告诉本官,这也是巧合吧?”
被卫梓怡指名道姓的周大人此时脸色煞白,半张着嘴,神色呆滞。
铁证如山,他再也无从辩解。
外边雪不知何时停了,卫梓怡将那血书扔到周仪脸上,吩咐内卫:“周仪,行贿受贿,草菅人命,革去县令之职,羁押候审,明日上京。”
他那一身官服被强行剥下,不等他再喊冤挣扎,内卫便动作迅速地给他上枷,将他拖入牢中关押。
“王九,去年堂上助纣为虐,作假证害得九娘无辜丧命,拖出去杖责一百。”
当初九娘被当街杖毙,所受杖刑尚不足一百。
卫梓怡话音一落,内卫便拽着王九两条胳膊往外拖,王九奋力挣扎,慌乱大喊:“大人!大人饶命啊!饶命啊!”
被罚一百杖,能否活命便看他的造化。
王周氏泪涌而出,泣不成声,在卫梓怡跟前连磕数个响头,叠声道:“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
是夜,县衙大牢内传来咚咚敲击之声,狱卒前往查探因由,见周仪趴在牢门边,手里捏着一枚成色上好的玉扳指朝他招手。
待其走近,周仪一把扣住他的肩膀,曲起手臂勒紧他的咽喉,将其束于牢门之上,同时死死捂住其人口鼻,令其不得发声。
那狱卒憋得脸色发青,死命蹬腿挣扎,却无济于事,不过片刻便没了声息。
周仪把人放倒,取下他腰间的钥匙,飞快打开牢门上的铜锁。
岂料,他一脚刚踏出牢门,一截寒刃便抵上他的胸口,他茫然抬首,见身前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黑衣蒙面之人。
墙上火把烧得正旺,火光闪烁,映照此人一双明眸,他好似在什么地方见过。
随即,心口一痛,黑衣人手中匕首捅进他的心窝。
他应声仰倒,血流满地,寒意缓缓爬上背脊。
将死之际,灰蒙蒙的视野中仅剩的一点影像,便是那人翻转匕首的刃口,干净利落地割开他的喉咙。
作者有话要说:结案了,明儿请假,歇一天,养精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