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舟有点蠢蠢欲动,或许他也可以拍一些不太贵重的瓷器回去,开启他收藏的第一步,顺便体验一下拍卖会现场的感觉。

“麻烦将这件清中期的蓝釉小瓶拿一下,谢谢。”

很快,工作人员将这件瓷器送了过来。

云舟垂眸查看,发现在瓶口部分缺了指甲盖大小的釉,露出里面米白色的胎,这属于明显的釉质磨损。

因为磨损是在内沿部分,而外沿偏高,所以从正面角度看是完好无损的。他对比了一下图片,发现从图片上完全看不出来。

‘有些东西确实要亲自上手才能发现问题。’云舟这样想着。

不过他并不感到失望,眼中反而带了一点兴奋。这种‘有伤’的瓷器与其他完好的瓷器相比很不显眼,他也许能用很低的价格拍到。

填补釉色是修复瓷器中非常重要的步骤,正好可以拿它们练手。

他看了一下图录上的参考价:7000元。

如果这件蓝釉小瓶能用两万以内的价格拍到,还是很划算的。

又接连看了好几件瓷器,价格有高有低,价格较低的基本上都有一些瑕疵,或瓶口、底足有磨损,或釉色不完整,或瓶身有爆釉等等,起拍价标注的都比较低,大多不超过万元,比其他完整的瓷器要低很多。

“唔,这件瓷器给我的感觉有点奇怪——”

目前放在云舟眼前的是一件清嘉庆时期的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它的形状为典型的长颈、鼓腹,造型优雅。表面用青花绘制蕉叶、缠枝莲花等纹饰,胎釉白皙润泽,算是官窑精品。

但是他看了一会儿,明明尺寸和胎质都与真品无异,但是给他的感觉有点不对,总感觉青花的发色没有那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