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信寄出去,询问了一下有没有她的信,拿到齐河发过来的信,姚静捏了捏,信封里鼓鼓囊囊的,似乎装了不少。
姚静打开看了一眼,里面竟然有一百七十多块钱,大大出乎她的预料。
把信封收起来,将钱揣进口袋,直奔镇上唯一一家中医馆。
闻着医馆里的味道,姚静觉得手指都在蠢蠢欲动。
医馆里的人不算多,只有三三两两的人进出。
见姚静进门,医馆里的人上前招呼,“小姑娘是看病还是拿药?”
“我想抓这几样药,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将药方给他,姚静写的是补气养血的八珍汤,里面的药材都很寻常,一般中医馆里都会有。
“小姑娘,这党参我们药店没有了,你看……”最近几年吃中药的人越来越少,中医馆难做,党参这种贵重的药材,不敢囤太多货。
“没事,把其他的药先抓好也行。”姚静决定明天回去进山里一趟看看,碰碰运气。
其他的药包了一个月的量,花了四十五块钱,顺便又买了枸杞,红枣,桂圆跟莲子。
这几样也花了十六七块,出了中医馆,姚静才感叹,钱真是不经花,难怪家里有这么多人赚钱,还穷的叮当响。
要想治好三哥的病,这些寻常的药材可不够,姚静迫切的想要多赚钱。
贵重的药材自然价格也贵,就像八珍汤,若是把党参换成百年份以上的人参,药性自然加倍。
提着药进了百货大楼,家里人一人一身秋款的衣服,姚鸿文跟姚鸿源的是斜纹棉布,其他人的也是一般的棉布,七套衣服,加上捣腾布票多花的三块钱,花了一百零五块。
刚到手的钱,还没捂热乎就全都花了出去。
等姚静提着几个袋子去见王春兰,才发现她背篓里也放了不少。
母女俩背了那么多东西,引得村里人投来艳羡的目光。
“春兰嫂子,你家发财了?买这么多好东西?”
有人好奇的问道。
村里人谁不知道姚家有个药篓子,刚赚回来的钱还没进口袋就进了药篓子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