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页

不过她毕竟是能看完《最初三分钟》的人,所以咬咬牙,也不是看不进去。

看完之后,作者具体都提出了哪些理论云畔已经记不清了,唯独其中一句话,印象无比深刻——

宇宙根本没有义务让你了解。

或许只是单向的情感连接吧。

人类跟宇宙的距离那么遥远。

怎么可能真正了解。

穿过熙熙攘攘的商铺一路走到街尾,云畔在路边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周围搭着简陋的音响设备,身前摆着一个用纸箱改造的爱心零钱罐,正在调试话筒。

纸箱上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着:「对不起,我看不见,但是我会记住你的,好心人」,后面还画了颗爱心。

云畔也不明白自己为何驻足。

话筒很快就调试好了,音响质量很差,伴随着滋啦啦的电流,女孩开口,唱了一首耳熟能详的日文歌,《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不算好听,也没什么技巧,好几处高音都没唱上去,然而却是很有生命力的歌声。

云畔站在稀稀落落的人群里,看她的眼睛。阳光把她的瞳孔染成琥珀色,明明那么温暖,那么晶莹剔透。

看不见应该很痛苦吧。

面对着一个永恒黑暗的世界应该很绝望吧。

为什么不干脆结束自己的生命,真正地一了百了?

是因为没有勇气吗?

云畔在脑海中想象着人类自杀的画面,并不觉得血腥,也不觉得恐惧,无论是从高处一跃而下、是用刀片划破动脉、亦或是服用过量药物……想死的话,方法多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