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也会像你一样急躁到乱了阵脚吗?

也会像你一样焦虑到连杯水都喝不进去吗?

也会像你一样不顾一切方法,埋头硬干吗?

肯定是不会的。

位置越高的人,他/她所代表的利益群体范围越大,如果他们一遇到事情就急躁、就焦虑、就不顾一切方法,那怎么能承担重任呢?

孟林眼睛一亮,感到醍醐灌顶。

心想:领导的压力肯定比自己大多了,但人家乱了阵脚吗?没有,人家照常工作!

又质问自己:你再看看你自己,仅仅是这么一件小事,就把自己弄的这么狼狈,以后还想走得更远?做梦呢。

孟林自言自语完,一扫之前的焦虑。

要想走的更远更高,必须扛住压力,尤其是在紧急关头扛住压力。

这是孟林要修的第二门课。

稳住。

孟林是有远大目标的,也能为了远大目标付诸行动。

他可不想成为一个遇到事情就六神无主的人,更不想成为一个遇到事情就自乱阵脚的人。

所以,一定要稳住。

孟林再去看稿子的时候,脸上一片平静。

紧接着,他突然笑了起来,也许是喜悦自己克服了焦虑,也许是对自己之前因为这点小事就焦虑感到可笑。

孟夏见她爸想明白了,提醒道:“爸,喝点水吧,不然凉了。”

孟林这次没有让孟夏离开,他听话地端起水杯喝了一口。

“甜的?”

孟夏露出一口小白牙:“红糖水。”

孟林又喝了好几口。

喝完后他感觉自己全身充满了能量,但他没有立马投入工作,而是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

活动的过程中,孟林看向窗外。

梧桐树粗壮的枝干显示着它的力量,冬风凛冽,它屹立不倒。

他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加沉稳,这种沉稳不仅仅是喜怒不形于色,更是遇到事情时稳住自己。

评选结果出来了,秦锐看到这些人的名字皱了下眉。

第五小组的人怎么这么多?

几乎占了一半。

要知道他们车间门整整划分了十个小组!

不过当秦锐看到孟林的名字出现在优秀奖那一列时,他稍稍松了一口气,压下了刚才心底涌现出来的不安。

优秀奖虽然是个奖,但比起一等奖和二等奖来,差远了。

孟林这下应该不会搞什么小动作了。

秦锐细致地把四车间门这次工人力量主题实践活动的材料,包括工人情况、开会情况、稿件情况等整理好,方便让宋书记快速了解他做的工作。

在报送给宋书记之前,他特意问了张石峰的建议。

老同志不愧是老同志,张石峰看完秦锐整理的材料后,提了两点。

第一,让秦锐添加上小组划分的情况。

比如划分的依据,划分的目的,划分的效果。

张石峰进一步阐述道:“小组学习有利于加强工人之间门的交流,这是工作方法,可不能简单一提,得详细说明。”

第二,让秦锐把获奖的稿件单独整理在一起。

一等奖几人,写清楚,然后附上稿件,二等奖三等奖还有优秀奖都这么操作。

张石峰提点道:“这些获奖的稿子可都是宣传的好素材,广播站,宣传栏……都能用上,得好好下功夫整理。”

整理好了,才有可能成为红旗化工厂的典型。

秦锐根据张石峰的建议一一做了修改。

他满怀信心地把材料交上去,一向沉稳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把握之中。

但真的一切都在他的把握之中吗?

宋书记喝了口水,让陈秘书把各个车间门报送上来的材料拿给他。

快到年末了,工作一大堆,一个事情接着一个事情,对了,明天还得去开个思想学习工作会。

这一天天忙的,脚不沾地啊。

得赶快把工人力量主题活动安排一下。

陈秘书抱着一摞材料,小心地放到宋书记办公桌上,又很有眼力见地给宋书记倒了一杯热茶。

做完这些事情后,他知趣地关上门,在外间门候着。

宋书记没有一上来就翻看,而是把每份材料的大标题看了一遍,搞什么的都有。

在看到四车间门的材料后,他没有犹豫,直接打开,毕竟秦锐是他指定的负责人。

从四车间门工人的基本情况,比如党员多少,团员多少之类,到小组划分的具体情况,比如民主划分,民主推选小组长等等,再到会议召开的记录……

宋书记越看越满意。

最突出的两点,一个是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和感悟《资本论》,另一个是通过全厂工人参与投票的方式选出优秀稿件。

这越发证实了他没有看错秦锐。

这绝对是一个好苗子,好好培养培养假以时日必定成大器。

宋书记很快翻到了评选出来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的稿件。

在看到第一份的时候,他眼里就流露出了浓浓的惊喜。

没错就是惊喜。

连宋书记自己都很诧异这份稿件的质量如此之高。

不太像一个活动的感想和体会,倒像是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

虽说宋书记已经很久不自己动笔写作了,但这不代表他看不出稿子的水平。

要知道,这种国营大厂的负责人,很擅长通过稿件体现他们把上层精神转化为了实际工作思路。

所以宋书记打眼一看就看出了稿子的不寻常之处。

最鲜明的一点就是稿子反映了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