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这可是状元卷呐,你看这上面‘第一甲第一名’这六个字可是当时的皇帝御批改。”

“有朝一日,我也真想回到古代去参加一回科举,重在参与嘛。”

两个人说说笑笑,忽地齐齐望了过来,朝他温和地笑了笑,眼里饱含着宠溺之意。

张衍呼吸微有紊乱,睁开眼,停顿了好一会儿,才沉默地继续往下望去。

这一刻即是传承。

逾越古今千年的传承。

殿试的行文有一定的格式,起笔用“臣对臣闻”,收笔则以“臣俯拾刍荛,上尘天听,不胜战栗之至。臣谨对。”“臣末学新进,罔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之类的要多“卑微”有多“卑微”的话作结。

看到这道试题的那一瞬间,非止是张衍,大殿里,祝保才、孟敬仲、王希礼等人都若有所悟。

这道题很明显地是在考验举子们治理国政的能力。

大梁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水旱的频发,无疑会加剧社会矛盾,动摇国本。

而南北边防,又是困扰大梁多年以来的严重的问题,东南沿海倭寇时时进犯,北方重镇蒙古族时时扰边。

在第一开前半页写下了三代履历后,张衍四人没立刻动笔,也没忙着先打腹稿。

不约而同地先将这道试题又纵览了一遍,回想着这几年来张幼双的教导,先分析题目。

这道题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即为君之道、治国之道、选任之道和御敌之道。

若庖丁解牛,将这一道复杂的策问,剖分成四个部分,条理分明,筋骨俱清,接下来再答题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