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时,对于那些死硬分子,一意孤行的家伙,自己则派出人手,直接进行“斩首行动”,大家既然都撕破了脸,自然就不用再顾及什么了,反正心中的情况,就是比比谁的拳头硬了。
所以,才有了丘时的行动,对于可能来遭遇到的报复,余风也全面的考虑到了,除了自己的家眷在赵家村里最为安全妥当,他在灵山城里,身边也无时无刻不带着自己心腹的护卫,知道这个时候,余风才感觉到自己才逐渐在这大明朝进入了角色,这才是他想象中的大明末世嘛?
当然,随即而来的是,他发现自己的人手到处都不够用了,他手下就那么些人,或者说,能用的也就那么些人,如果抛开他头上的官职不说,他实际上和这些区域经理们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如果要说区别的话,无非就是实力的大小而已,他算是这些区域经理中的庞然大物了,当然,无论是谁,能够随时召集数百人为他博命,都可以算的上是大豪了。
不过既然当初布尺能够招揽几百个没有名分的地痞流氓帮闲为他所用,他余风为什么不可以,而且,双方招手这些人手的目的都是一样,都是肃清盐路,为自己多捞钱财,不同的是,布尺找来的,是一帮毫无纪律的乌合之众,而余风要的,则是一帮纪律严明,敢打敢战的士兵而已,当然,这里不能叫他们士兵,只能沿用以前的称呼,对他们叫做盐丁而已。
“灵山巡检司衙门招收盐丁了?”这消息在崇祯六年的十月间,是这灵山胶州一带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有外地来的,见到本地人对这个话题如此感兴趣,不禁大为鄙夷,不就是一个盐运衙门找几个帮闲的吗,你们这群穷哈哈跟着起什么哄!
他们和本地的朋友谈起这事,不料却被自己的朋友一顿耻笑:“帮闲!要是这样的帮闲巡检司能让我去干,我也打破脑袋要去干,可惜的是我年纪大了一点,孩子又没成年,赶不上这趟了!”言语间,竟是不胜遗憾之意。
外地人不明究竟,少不得就要打听清楚下,这巡检司到底是个什么所在,居然有这般吸引力。
于是,他的朋友就悄悄的告诉他,在这巡检司衙门当盐丁,一个月足足有一两五分银子,还是足饷,绝不拖欠!这些银钱,维持一个小康之家那是绰绰有余了。更要紧的是,这盐丁,不过是侦缉私盐,用不着拿着刀枪上阵杀敌,比起当兵吃饷要安生得多。
说起这查缉私盐,谁不知道,这灵山地面上,最大的私盐贩子就是巡检司的余巡检,他手下可是有着上千号的长毛呢,哪个私盐贩子敢捋余巡检的虎须,这招盐丁,只怕就是招长毛呢,要是做了长毛,全家基本就不担心生计了,也不用担心官府欺压,这走路,腰板也直得很多,有这种好事情,谁家不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
别说是灵山了,眼下在胶州城甚至是莱州府,盐丁怕是青年人最向往的职业,年轻人都是喜欢舞枪弄棒,可要去做衙门的衙役,那要有背景和社会关系才行,要去当兵,各地驻扎的那些官兵的表现都是被平民百姓们看在眼里,散漫无比,军纪极差,比起土匪响马来还要混帐。
只有盐丁,那些和自己同龄的人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肃杀的气质,尽管他们是盐丁,可让人看着,都觉得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军兵,偶有灵山巡检衙门有亲戚当盐丁的,说起这个都是很自豪的模样,加上那实打实的待遇,都比上将官的亲兵家丁,年景这么差,有这么一个安身立命的处所岂不是好事。
一时之间,灵山巡检衙门的那小小校场,人满为患,无数抱着希望憧憬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已,希望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生计前程,而灵山巡检衙门,再一度成为了灵山城里人人交相谈论的热门话题。
第三十七章 养丁意如何
凡是自恃有点本事,或者是身体强健好舞枪弄帮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朝着灵山巡检司衙门而来。这些人突然起来爆发出的热情,倒是让余风一阵惊讶,原本,按照他的财力,他不过是打算招收三五百人,看着外面这些黑压压的人头,怕是两千都不止。
他还是小看自己所发粮饷对这些普通的民众的吸引力了,而且,他余风的名头,在普通的老百姓心中,也的确是太过于响亮了一些,大家都知道,无论是长毛也好,还是后来的官兵也好,这些人,都是听余先生的,都是不骚扰老百姓的,在老百姓的心中,这就已经够了。既能赚到银钱,又不用担心出门被人戳脊梁骨,这样的事情,当然要趋之若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