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3页

独断大明 官笙 599 字 2022-11-10

他们都是老太监了,在京城中冷眼旁观了不知道多少风雨。

这个贺三才,不管身后有没有人,这都只是个开始。

朱栩的计划里,本来没有去四川,但贺三才这道奏本是一个意外,朱栩特意更改计划,走了一趟四川。

四川这个曾经的天府之国,在灾情下是满目疮痍,即便这些年有朝廷的不断输血,依旧困乏不堪,民心疲惫,挣扎度日。

朱栩视察了四川的“新政”各方面,而后又在军营中待了几天,在朱栩离开成都的第二天,四川巡抚林尤廷与西方战区大都督熊廷弼联合署名文章《天府之国的复兴与挑战》一文,在朝报上发表。

历书四川的发展史,尤其是万历十年之后,对于一些建立卓越功勋的人,不吝啬笔墨,大加赞扬,这里秦良玉的名字,格外惹人注目。

京城,大元帅府。

已经极少入宫的孙承宗,坐着轮椅看着身前的秦良玉,笑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什么可怕的。”

秦良玉自然无惧无畏,她忧心的是因为她,会将朱栩置于一种不利的境地,这不是眼前的舆论,而是千秋史册!

她知道朱栩对她的一些特别的信任,这种信任有些超乎了君主对臣子的信任,秦良玉一个七十多的老太太自然扯不到男女那些事,却也想不透来自哪里。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曹文诏会是接替孙承宗的人,但高层都清楚,乾清宫属意的是秦良玉。

秦良玉听着孙承宗的话,抬起手,平静道:“让元帅费心。”

孙承宗摸着椅子,望着殿外,感慨的道:“你我都是半截入土的人,没必要想那么多。皇上要做的是千秋伟业,你我能以这样的年龄还能做些事情,应该感到欣慰。”

第1527章 新问题

朱栩离开四川,转入了陕西。

他不是第一次来,还是认认真真走了好些个农庄,陕西巡抚郑酬庸陪着朱栩,认真的介绍着各方面。

“陛下,目前陕西大大小小的农庄有三千二百个,严格执行的有一千八百,人口五百四十万左右,田顷近七十万顷,目前十分稳定,粮食自给自足,还要相当一部分盈余”郑酬庸跟在朱栩身后,慢慢的叙说着。

朱栩走在乡野间,看着划分清清楚楚的庄田,农舍,没有评价,等出了农庄,在回西安府的马车上,朱栩看着郑酬庸,思索着道:“随着户籍确认,田亩的严格再次划分,出现了地多人少的局面,你怎么看?”

郑酬庸倾着身,闻言就思索起来。

严格来说,大明一直是人少地多,之所以出现地多人少,那是土地兼并太酷烈,抢夺了大部分百姓的土地。

现在朝廷将士绅的土地“回购”,重新分给百姓,那自然还是地多人少,何况,现在的大明疆土辽阔,田亩更是多出了数百万顷。

郑酬庸不是傻子,会意过来,道:“皇上,农庄策在陕西引起的反对声极其的大,现在分地的声音格外强烈,即便是朝廷也有意分地,若是在整个大明实行农庄策,是有些困难。”

朱栩不置可否,道:“从内阁的计划来看,全国空余的土地可能高达几万万亩,必须要想办法解决。”

这件事是摆在朱栩以及内阁眼前的头等大事,分多了种不了,分少了又有太多的空地。

郑酬庸在陕西多年,知晓农庄策的好处与弊端,以及长期推行的可怕后果,沉吟一阵,还是道:“皇上,如果国内不够,是否可以从国外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