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又道:“这次朕准备把太子、老大、老三和小四都带去。待路过南京时,让他们跟朕一起去祭祀明孝陵。”

祭祀明孝陵,自然不是他对前朝的皇帝有什么好感,而是一种政治活动,目的就是为了收揽江南的文人之心。

虽然朝廷一直设立的有博学鸿儒科,给了江南文人许多的便利,但这些人因着种种原因,非但不肯出仕,还对着朝廷的政策指手画脚,张口闭口都是蛮夷外族。

若说这些人对明朝忠心耿耿,怕是只能骗骗三岁小孩了。他们之所以一直不肯顺服,说到底还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自明朝中后期,江南文人就和商贾勾结,结成了利益团体,兼并土地,建立庄园,把平民百姓变成他们的佃户甚至是奴仆。

崇祯帝在位的时候,国库里穷得连军费都凑不齐,崇祯堂堂天子,穿得衣服都打补丁。

明朝真的很穷吗?

不,一点都不穷。

只不过,明朝的钱都不在该在的地方,而是落入了这些道貌岸然的文人和胆大包天的商贾的口袋里。

当初后金与明朝对峙,打生打死,使用的兵器都是从哪里来的?

要知道,关外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一没有人会探旷,二没有人会冶铁铸造。

皇太极改后金为满洲之后,还可以说是皇太极重用汉人,那些汉人带来了技术,但在那之前呢?

若是没有那些为了利益可以出卖一切的商贾往草原输送铁器,清朝能不能建立,还是两说呢。

只要拖个三五年,中原混战的诸侯有一个靠谱的站起来,后金再强也得回东北老家打鱼狩猎。